今天给各位分享佛教哲学百科大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佛教哲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谁给我简单介绍下佛教的哲学
- 2、佛教哲学是什么?
- 3、佛教的中心思想和禅宗的中心思想各是什么
- 4、佛教为什么说也是一种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 5、什么是佛教哲学?
谁给我简单介绍下佛教的哲学
中国化的佛教哲学融合了中国的儒学、道学、玄学,对佛教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了特有的论证、解释和发挥。它继承了佛教哲学的论证方法,利用非科学的抽象,在相对的现实的现象界背后设置一个绝对的超现实的“本体”,或说“真如”,或说“实相”、“佛性”。它运用“缘起论”等进行相对主义的论证,借以歪曲和虚构事物现象界的关系和人类认识的矛盾,否定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和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可靠性。在论证、解释过程中,中国佛教哲学突出了它的思辨性的特点。特别是华严宗和禅宗的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发展观方面对中国哲学思维的前进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深化,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真如”无疑是大乘佛教的中心观念之一。传统的解释是“缘起性空”,笔者无意于否定以“缘起性空”解释“真如”的传统做法,事实上,这正是来自释典的原始界定,然而非反思地套语式地袭用“缘起性空”似乎无助于对“真如”观念的澄清。问题在于,“缘起性空”并不是一个分析命题,亦即缘起并不必然蕴涵性空,比如作为反题,有部就既坚持缘起,又主张自性不空。因而由龙树肇其始的大乘佛教必然在缘起观上有一种范式的转换,正是基于这样的缘起观,“真如”的基本论域才能得以开启并澄明。
佛教哲学是什么?
佛教哲学是佛教思想的精华,亦是佛教文明的代表。印度佛教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学说,但是从整体上看,影响最大、最能代表印度佛教哲学的有三种学说。它们是:释迦牟尼的初期佛教学说、龙树的大乘中观派学说、无著的大乘瑜珈行派学说。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生的痛苦问题,力图把人从生活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他的哲学是以探讨人生问题为主要宗旨的,即讨论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人生命运、道德行为等等问题。但是,在讨论人生问题的同时,他也不可能不涉及宇宙方面的问题,如万物的起源、世界的形态等等。所以,释迦牟尼的哲学是以讨论人生为主,也包括宇宙起源、世界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谛说、缘起说、五蕴说、诸法无我说等。
佛教的中心思想和禅宗的中心思想各是什么
1、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空”字: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人心中的执念产生的,而心中无执念则为空,而空中有大智慧,空中有大法力,由此衍生出了—执念体系。
2、禅宗中心思想以“心性论”为基点:
禅宗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扩展资料
佛家和禅宗的经典
1、《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经。 《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他根据风情、地理、人士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这就是《百丈清规》。
2、《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其主要内容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诗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佛家
百度百科-禅宗
佛教为什么说也是一种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 哲学 zhéxué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之思想。——蔡元培《图画》
佛慧
佛教语。唯佛具有的至大至圆的智慧,即无上正等正觉。此种智慧能如实觉知一切真理,了知一切事物。
【zdic.net 汉 典 网】
佛教哲学具有一般哲学的共性。特别是《金刚经》,佛的辨证思想说得简单明了,哲学二字处处体现。
宗教哲学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人的生存状态中“什么是真实或者实在的”,然后便要说明如何达到这个“实在”。简言之,即从理论转向实践的过程。佛教哲学包括这两个步骤的内容。
在中国佛教哲学中,人性或佛性是真实的本源,也是主观和客观的依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中有经文:“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宗教无非说明或解决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于是以佛性论为核心,向自我、自然、社会三个向度上的关联,也就有了佛教的人生论、宇宙论和实践论。
佛学思辨的首先是“人的感性活动”,把它当作一种实践(宗教徒的实践),看到它极大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感性活动”的另一层意义,即任何思想都不会只是人们头脑当中的纯粹观念意识,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禅宗及天台等哲学具有极大主体性,佛教哲学心性论对于主观能动原则有极大的发挥。
如禅学思想的总相与别相(一般与个别)。禅之自心、本心、自本心为例,慧能所执的人心的染净对立统一关系,是宗教解脱的本源依据。在《坛经》上,五种本体性质(清净性、智慧性、真如性、空寂性与含藏性),四种功能(功用)性质(含容、观照、思量自化、生三身佛);慧能的自性有本体的、先验性善的含义,体现了“大写的人”的精神。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其背景是在描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神生活内容。这里佛学与哲学是相互渗透的。
什么是佛教哲学?
涅槃——佛教的最高境界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指经过几年或则几十年的修养,调理自己的思想,断除大脑里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终达到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无所得,无执着,随缘而不变的圆满境界。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
涅槃又译为般涅槃、波利昵缚男、泥洹、涅槃那,意译为圆寂、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灭尽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
中观学派
《中论》中说: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佛教哲学百科大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佛教哲学、佛教哲学百科大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