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阙,词中的“雄关”即娄山关。娄山关号称“黔北第一险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我们今天就聊聊这座雄关。
要说娄山关,我们先从大娄山说起。在四川盆地的东南方向、云贵高原北部,有一座呈东北-西南走向,绵亘数百里的大山脉,海拔约在1500米—2000米左右,它就是大娄山,也叫娄山。大娄山西起毕节,向东北延伸到重庆,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也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在桐梓县的柏枝坝箐坝自然保护区牛角寨,海拔2227米。
娄山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正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海拔1226米,关口周围峭壁绝立,东西两侧是大小尖山耸峙,南北是峡谷(高差为400米),极为险要。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易守难攻。茫茫群山之中,作为极其罕见的缺口,娄山关扼守川黔南北之间通道的咽喉,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娄山关这里也是沟通南北,连接贵阳、重庆的交通要道,川黔铁路和兰(兰州)海(海口)高速G75崇溪河至遵义段(崇遵高速)从娄山关附近穿隧道而过,如今穿过娄山关隧道只需要几分钟车程,川黔国道则是沿山间谷地穿过关口。如果有朋友自驾走过这条路,就能深刻体会到娄山关有多险,可以想象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样的险关是多么地易守难攻。
娄山关的历史悠久,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桐梓县志》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打败南诏,收复播州,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梁宗理驻守黑神垭,之后娄殿邦之子娄珊与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共同守关。当地老百姓称为娄珊梁关,后讹传为娄山关。
图-崇遵高速娄山关段
杨氏从此开始控制播州(遵义古称),长达数百年。在明朝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明朝派二十多万兵马最终平定播州。攻下娄山关的是有“明末第一猛将”之称的刘綎,他后来战死在萨尔浒之战的战场上。平定播州杨应龙后,朝廷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娄山关。
图-川黔国道娄山关段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发生的战事很多。永宁土司奢寅周起兵反明,也曾夺下娄山关;清初李定国、孙可望率大西军,曾攻破娄山关;清朝咸丰时,杨龙喜率农民义军攻下娄山关,直捣遵义;太平天国时,翼王石达开曾攻破娄山关,率兵入黔。当然,最著名的就是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取得辉煌胜利,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娄山关现在是4A级旅游景区,如果有机会去贵州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曾经的黔北第一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