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的鸿门宴,大多内容是从司马迁《史记》中得到,视之为正史,其实司马迁已是武帝时代的人,那时宴席散尽,空有传说。
对于一个局外人,哪怕亲临现场,孰是孰非又岂能说清楚,电影《鸿门宴》别出心裁,编剧请出了故事的主要参与者张良,让他现身说法,大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个千百年来充满神密色彩的鸿门宴会。
楚汉争霸时张良是刘邦最倚重的谋士,然而当刘邦得江山后,张良意外消失,既没有交代被杀,也没有说明去向,加上他传奇般的师从经历,甚至还传说得到鬼谷子真传(不可信,年代不对),所以张良一生更显神奇。
《鸿门宴》对话不多,有许多话却让人感觉话里有话意犹未尽,从中我们兴许能读懂先前的疑惑?
故事一开始,张良走在繁华的街道。他是一个棋手,正在街头表演以一对十的绝活,用他的话说,难处不在战胜十个人,而是要计划好,让他们在同一时刻输棋。当时民间都传说,范增是第一高手,于是张良和范增注定就成了绝配的对手。张良决心要帮刘邦赢一回。
范增对张良也早有耳闻,看刘邦最近的行动,进退有序张弛有度,便知出自这位年轻人的筹划,因此对他多有褒奖,敬重有加。
鸿门宴上范增问:张良,难道我们一定要对弈吗?
张良坚持:请前辈赐教!
范增:那好,只是因为老夫眼睛不好,我们就下盲棋吧。
众人议论,赞叹亚父记忆力超群,范增一出手就是奇招,鹤发童颜气宇轩昂,像世外高人。
范增紧接着说:既然要下,第一局就我先行了,你邀请我,我属客,客先行。
张良道:鸿门宴乃项王所邀,当然你们是主,我是客,理应我先行。
双方开始为先手而斗智。。。。。。
后来张良使用离间计,让项羽放弃了范增。
也许因为惺惺相惜,也许出于尊重,张良看望了绝境中的范增。
张良抱歉:也许我下手太重了?
范增摇手:你下的很俊,从你身上看到年轻时的我。
范增在临终之际告诉张良: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输。
话只说了一半,没有交代清楚就死了,也算是回敬张良的一计。
“老夫管不了那么多,也只有这样下了。”
范增离开项王时,给了他一个锦囊,告诉项王遇到困难的时候打开,可是项王到死也没打开,倒是刘邦拿到后打开了,结果吓出一身冷汗,锦囊说:让项王忍辱负重一阵,已约好张良和韩信在适当时候投城。 范增用的同样是离间计。
登基后的刘邦疑心重重,宁愿信其有,于是大开杀戒,闹得帐下鸡飞狗跳,再次上演“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和刘邦一起长大的樊哙带刀闯宫逼问,真是快言快语快性子,一个个为什么问得刘邦低下了可耻的头颅,声泪俱下的樊哙在绝望中自尽。常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终于看了个明白何为“两败俱输”。
楚汉争霸尘埃落定,我脑海里还时常回响。
项羽:我们虽然是结拜兄弟,但是一旦参与到这场争斗,就注定只能活一个。当时刘邦慌慌张张软话说尽,只需求得一命,一切听任张良安排。很多年以后,当韩信为霸王布下十面埋伏时,刘邦才有另一番说辞:项王说得对,只可惜那个活下的人是我而不是你。霸王只有切齿愤恨,恨当初不该赶走亚父。
故事讲完,张良离开。
众人:先生,你要到哪里去?
张良:我要找一位高手再下一盘棋,看看是否都赢。
张良:过去有一位朋友雇我去下棋,后来才明白我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这位朋友。
老人(张良)渐行渐远,消失迷雾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