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流传至今,出现过很多对中国思想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人。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次文化大爆发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出现了非常多的派别。
而我们如今最熟悉的就是儒家的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流传最深远的思想。
所谓白面书生,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书生文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但其实作为古代的“文圣”,孔子和我们心里想象的人物形象并不一样。
真实的孔子身高有185厘米,这个身高别说在古代,在现代也是非常说得过去,并且他身体孔武有力,妥妥的肌肉男。而孔子崇尚“有教无类”,所以他的弟子里面身份差别比较大,但是有将近一半都是游侠儿。
孔子是宋国的王室后裔,父亲名叫叔梁纥,是有名的大力士。
叔梁纥的妻子给他生了九个女儿,虽然妾生了个儿子但是有足疾,所以求婚颜氏,最终小女儿允嫁,生下了孔子。
而后世很多评论孔子为野合而生,主要是因为叔梁纥的年纪很大,已经有72岁,超过了适婚年龄,所以于礼不合。
孔子的三千弟子里面,我们都知道有七十二贤人,其中很多有强健体魄的人。比如颜涿在拜入孔子门下之前是个江洋大盗,子张则是在骡马市里是个掮客,他们都有着强健的身形。
尤其是子路,在史记里面就说他勇猛而有蛮力,性格豪放并且武功高强。而最终子路也是因为捍卫道义,从而选择孤身和敌人抗争,最终被剁成肉泥。
在古代,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并不是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因为在培养教育中,当时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自然指的是各种祭祀祭典上的礼节。
乐指的是音乐,包括各种古乐。书指的是书写识字,数则是计算和数学技巧。
射指的是射箭技术,还明确规定要掌握五种射箭技巧。这五种技巧听上去其实挺难的。
首先就是白矢,也就是箭要穿过靶子并且箭头发白,说明射箭必须要准确有力,不仅要求准度还要求了力度。
其次是参连,也就是先放一箭,然后再连续放三箭,这几箭仿佛连珠一样快速连续地射出才行。
之后是剡注,也就是指的瞄准时间非常短,箭搭上弓弦就立刻放出并且射中。
还有襄尺,这个主要指的是君臣之间的射箭礼仪,如果君臣并立射箭,就让臣子退后一尺。最后就是井仪,也就是连发四箭非常连贯,并且都正中靶心。
如果换到现在的射箭标准,估计只要合格的人最起码能参加个奥运会吧,这种又要速度又要准头,果然在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射箭技术要求非常高,这可能也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学会射箭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保卫国家。
另外御指的就是驾驶马车的技术。
在行车的的时候要有和鸾之声;在水边沿着水岸线进行疾驰而过的车子没有坠入水中;在经过天子的时候要表现得非常有礼仪。
在过通道的时候能够做到驾驶非常自如;最后则是在打猎的时候能够追捕野兽并且能从马上进行射箭获得猎物。
如果想做到驾驶马车技术好,自然首要条件就是自己骑马的水平非常高。比如能够做到最后一点的人,在古代就能是个非常合格的骑兵了。
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经常举行的秋狩等打猎活动,目的是保持前人的尚武之风,也仅仅是御里面的最后一个要求而已。
所以在古代能够做到这些的,其实是非常难,因为要求学习的东西种类繁多,并且要求严格,所以成为一个君子真的是非常难。
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历史,没有任何夸大,绝对不是学术思想上有创新、有见解就能称之为君子的,必须文武双全才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