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婉约派创始人柳永:皇帝是他叫板的对象,妓女们是他的铁杆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首名传千古的《雨霖铃》,勾起了多少羁旅行役之人的相思之苦。读柳永之词,只觉其才情勃发,观柳永之一生,只觉成也词,败也词。
只因,柳永这一底层的布衣之士成功让当朝皇帝铭记于心。只因此,导致他与皇帝之间恩怨纠葛不断。但也是因为词,成就了柳七公子。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且最是潇洒浪漫。为了出人头地,他来到了杭州,写下了其成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因而名噪一时,获得了不少官僚士子以及青楼名妓的仰慕。
此时的柳永已然忘记了求取功名的重任,而是留恋于杭州的烟花柳巷之中,与青楼歌妓缠缠绵绵,风流成性,过了整整六年之久的醉生梦死生活。
直到二十五岁那年,风流才子柳永才准备应试。此时已经弥漫天下的柳永踌躇满志,自认为一定可以轻而易举高中进士,没想到一发榜却名落孙山。
由于柳永一直沉迷于烟柳花巷之中,所作诗词大都风流浪漫,虽能在市井之中流行,但在皇帝眼中皆为靡靡之音,轻浮低俗至极,这也注定柳永在功名上难有作为。
更何况,柳永因不满三次落第,提笔写下了满腹牢骚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只因这一句牢骚,柳永的名字再次被划掉,还批上了"且去填词"。
正是这一圣旨,改变了柳永的命运,也改写了宋词,甚至是一个朝代的命运,为大宋歌坛乃至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大师。
二、烟柳花巷名噪一时
或许,正是落第的打击,反倒是成就了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科场失意的柳三变只好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凭借着这句最有逼格的广告,柳永长期流连于秦楼楚馆、烟花柳巷之中,一个个风尘女子成为了柳永红尘之中最大的慰藉。
柳永的风流成性,既顺理成章地撩出了那些歌妓们所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以及最为隐秘的情感,还撩暖了她们那多愁善感的心乃至爱情,这也是成就柳永的最大土壤。
艺术来源于生活,柳永有了丰富多彩的青楼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第一手创作素材,还有了顶级歌妓的投怀送抱。在爱情的滋润下,柳永的创作灵感迸发,写的词越来越受歌妓们欢迎,其词曲无一不告慰着风尘。
柳永笔下的歌妓没有艳俗之感,有的只是千娇百媚,能歌善舞。正因如此,即使是长期穿梭于烟柳花巷之中,柳永依旧是坦坦荡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孜孜不倦地创造着新歌,那些个歌妓争先恐后地演唱,皆以吟唱柳永之词为荣,而柳永的粉丝增长率创下新高。
当然,柳永作为大宋流行乐坛头条新闻的霸主,并非是浪得虚名,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当时的流行歌词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创作了慢词。
一时间,柳七公子的词在大宋各地的烟柳花巷广为传唱,由于柳永的词非常接地气,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人气如此之高,也使得柳永的身价水涨船高。
如此一来,柳永在烟柳花巷之中扬名立万。其词曲一经青楼歌手推出,就会立马火爆歌坛,传播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无人能及。
青楼歌妓与柳永之间相互成就,她们充实柳永的精神生活,也让他找到了自身价值,而柳永则因同情歌妓而获得了其最大的回报。
一定程度上来说,柳永的歌词就是那个时代最为响亮的金曲,风靡一时。
三、官场执念误了一生
按理来说,像柳永这样一个浪迹天涯,拥有许多称霸歌坛的好歌,已然成为全民偶像的人,理应将功名抛之脑后了。
可令人奇怪的是,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柳永一直都有一个入仕的梦想。
在柳永五十岁那年,宋仁宗继位后,柳永连忙赶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柳永终于得以高中。
只是,柳永几番辗转,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拔,最终也只是担任了一个屯田员外郎而已,可悲可叹!
不过,虽然柳永并没有做什么大官,为官时间也是极短,但他始终秉承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原则,每到一处任职,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还一直被称为"名宦"。
柳永这一生,功名富贵是他最为执着的追求,也是他最为致命的拖累。半生流离于官宦仕途,到头来追究只是一场梦罢了。
当然,比起那个身穿官服的柳大人,醉卧红颜、浅斟吟唱的柳七公子还是最得我心。
直到公元1053年,年近70的柳永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四、歌妓送葬终成佳话
柳永晚年游荡到湖北枣阳,还是与教坊歌伎和乐工为伴,靠作曲填词维持生计。
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有几个生前交好的歌伎念他的才学,感激他生前专门为自己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好词,知恩图报,凑钱购置棺材将其安葬。
每年清明节,大批歌伎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这种风俗便是“吊柳七”或“吊柳会”。
一介书生,憾恨不能封官拜爵,却以词名世。一生浪迹酒肆歌楼,却得若干红颜知己,死后还能将其安葬,并将凭吊他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沿袭百年。
一代词匠柳永足矣!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词是跳动着的是他真正的灵魂,亦是其作为词人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