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墓——最有特点的唐昭陵陪葬墓
说到李靖,不少历史迷可能会想到唐初那位大将,正是。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二十四功臣之一,有“不败将军”之称的李靖。
(昭陵山脊)
李靖墓在今陕西礼泉县城东北40里的官厅村南,西北距昭陵10余里。营建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当年李靖的夫人去世,唐太宗特指示,为她建墓。
这当然也是为李靖建墓,以肯定李靖为唐朝安边做出的巨大贡献。
据《旧唐书·李靖传》,唐太宗下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
(李靖墓)
卫、霍分别西汉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在保卫边疆,开拓疆域、平定边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将李靖的功勋与西汉镇边大将卫青、霍去病比同,可见其功劳之大。
一般人的坟头或圆或方,而将李靖的墓地堆成山形——非圆非方,是异形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是莫大殊荣,在二十四功能中,能获此殊荣的,只有李靖一人。
(李靖墓,申威隆 摄)
因为唐太宗的指示,李靖墓封土很特别,呈东断西连之山形,远远望去,像山峦起伏状。现代田野调查,仍测得中高12米,东西各高9米,东西径长72米,南北径宽70米。
当地人把李靖墓称为“山冢”,两座山冢南北相对,分别被称为“下山冢”和“上山冢”。
墓南东侧有石人、石羊各一,石人着宽袖衣,戴束发冠,长须,双手拱于胸前,握长剑,面西恭立。
(李靖墓前石人)
墓正南原有神道碑一通,螭首方座,高4.30米,宽1.22米,厚0.40米。碑额阴刻篆书:“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司徒卫景武公碑”
铭文系楷书,共40行。据《文苑英华》记载,李靖碑由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立于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建立。现存2000余字,尚可辨识。
王知敬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武则天时,官至太子家令,殿台少监,书法工于于行、草。当年由王知敬书写,都是贵胄,昭陵另一陪葬墓尉迟敬德墓的碑文,也是王知敬书写。
(李靖碑)
(碑文拓片)
在历史名人中,李靖也是很特殊的人,他一度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是因为小说《西游记》的流行。书中拥有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的哪吒之父——“托塔天王”李靖,原型就是初唐大将李靖。
为什么李靖这么厉害?他确实是不起的军事家,是不败将军,打仗神勇,每战必胜,全身都是本事,古人奉他为神灵就是这原因,慢慢被附会成了托搭天王,至今有人迷信他。
年轻时,李靖便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人。据《旧唐书·李靖传》,李靖当年曾多次对身边人说过:“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果然,李靖成了大人物。
(李靖画像)
乱世出英雄,明主得才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为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的李靖,发现李渊有“四方之志”,即反隋之心,准备去江都(今江苏扬州),向在那里看琼花的隋炀帝杨广报告。结果路途不顺,只得停留在长安。不久,李渊率军拿下了长安城,包括李靖在内的一班隋臣都被逮住了。
就在准备问斩时,李靖说:“公(李渊)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世民也向李渊求情,李靖方避免被斩,从此归顺李唐,成了李世民的干将。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归顺后的李靖,在灭隋建唐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平萧铣,擒辅公韦占,平定江淮……屡建战功。在唐立国后,李靖继续得到重用,特别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封李靖为刑部尚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转任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位置很重要,为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军中大权在握。
(李靖,现代剧照)
此时的唐朝虽然稳定了下来,但边疆不稳,少数民族作乱。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平定东突厥,威震戎夷,为了开拓唐朝疆域,稳固了边防。
此时的李靖年已花甲,但是他没有在功成名就之时退下来,享受晚年荣耀时光,64岁时(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再次挂帅出征。老将出马,一个顶三,李靖一举荡平吐谷浑。
(昭陵陪葬墓分布示意图)
后李靖被封“卫国公”,这一封号对李靖来说,非常贴切,为保卫国家奉献了一生。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因病去世,享年79岁。李靖死后也风光,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景武”,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