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贡生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成为岁贡。
2、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如蒲松龄、吴承恩。
3、意思为保送生。
4、何谓“贡生”?就是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
5、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的称呼: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6、什么是“恩贡”?就是明清时代,凡遇皇帝登基或其他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
7、由此,录取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就是“恩贡生”。
8、什么是“拔贡”?简而言之,就是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
9、清初,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
10、名额是每个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择优保送入京。
11、这类学生就称为“拔贡生”。
12、什么是“副贡”?即由副榜录取的贡生。
13、明代嘉靖年间,乡试就有副榜,名字在副榜的,准做贡生,称为副贡。
14、清沿明制,也有乡试列于录取名额以外的备取副榜,名字在副榜的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叫做副贡。
15、这样录取的学生就叫“副贡生”。
16、什么是“岁贡”?明清时,每年或每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这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17、什么是“优贡”?即清代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在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考上的送入国子监学习,这称为优贡。
18、这样录用的学生便是“优贡生”。
19、什么是“例贡”?这类情况非常特殊,是指在清代不由考选而由援例捐纳(向朝廷交纳一定钱财)取得贡生资格,故称例贡。
20、这样的学生叫“例贡生”。
21、除贡生外,在国子监学习的人就称监生。
22、贡生由考试直接升入。
23、监生则指非考试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有四类:恩监、荫监、优监、例监。
24、举个例子,荫监就是指入监读书的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或勋戚子弟。
25、乾隆以前对监生严加考核,后来仅存虚名,一般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得科举而欲入仕做官者,都必须先行纳捐取得监生出身,但不一定就在监读书。
26、清初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27、最后,我们不妨作个梳理。
28、生员(秀才)参加乡试,考中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29、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30、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人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31、一甲名额固定为三人,二甲、三甲录取名额从数十至二百余不定。
3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承袭,便是苦读。
33、否则,只能永远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