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绝对可以用“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来形容。
作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和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同时为了让饱受战乱影响的平民百姓快速恢复生机,采用了轻徭薄赋的策略。经过朱元璋的努力,明朝的国力迅速增长,百姓充实,府库衍溢,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被称之为“洪武之治”或“洪武盛世”。
但是,这位奉行“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在面对明王朝的官吏和勋贵集团时,又是另一幅面孔。
在朱元璋统治期间,规定官员如果贪污白银60两就格杀勿论,还亲自参与和制定了对付贪官污吏的严刑酷法,比如“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
而且,朱元璋并非虚张声势,在他当皇帝的期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据说杀掉贪官污吏达到15万人之多。
在朱元璋肃贪的过程中,很多在建立大明王朝过程中的有功之人,也遭到了责罚和屠戮,比如李善长、蓝玉等人。
于是,有人就将“滥杀功臣”、“心胸狭隘”等大帽子扣在了朱元璋的头上。甚至还有人总结,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所封的六公爵(开国六大功臣)和五十二侯爵,不仅有三个公爵和五十个侯爵被他杀掉,而且还惨遭到灭门。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其实,这个数字就有很大的问题,在朱元璋当皇帝期间,论功行赏,先后为150位功臣封了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
当然在众多的受封者中,还有人是死后被追封的,比如1387年战死后被追封为金山侯的濮英。
而且,其中很多人去世之时,朱元璋还没开始大肆屠戮功臣。尤其是像胡大海(追封越国公)、张德胜(追封蔡国公)、康茂才(追封蕲国公)、丁德兴(追封济国公)等人,早在朱元璋称帝前就已经故去,而承袭他们爵位的子嗣大多也没有在洪武时期受到屠戮。而活到朱元璋称帝之后的。
还有很多人活到了永乐年间,比如丁武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而在朱元璋统治期间,真正对勋贵集团大开杀戒,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和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
而在其他时间里,朱元璋 并没有对勋贵集团进行所谓的“屠戮”,甚至对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没有进行打压。
以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68年-1389年)为例。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包括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开国功臣中已经有26人先后离世。
其中有22人死亡的原因是“病卒”或“战死”。仅有4人属于非正常死亡,比如永嘉侯朱亮祖是被朱元璋鞭打致死,德庆侯廖永忠是被赐死,郑国公常茂(常遇春子)被流放后死亡,诚意伯刘伯温则是被胡惟庸毒害而死。所以,此时的朱元璋,与所谓的屠杀功臣毫不相干。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后,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 并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以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图谋不轨为理由,在这一年里先后杀掉9位勋贵集团成员,包括韩国公李善长、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河南侯陆聚、荥阳侯郑遇春,以及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
但是,同样在这一年死去的雄武侯周武和航海侯张赫,都是“病卒”,得到了善终。
朱元璋虽然“开了杀戒”,但是除了在洪武二十三年杀掉9位开国功臣之外,不仅没有牵连其他勋贵集团的成员,甚至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都没有继续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责罚。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才以“胡党”之名杀掉了靖宁侯叶升。
其实在这一年,还有两位开国功臣去世,只不过黔国公沐英是病死的,而江夏侯周德兴是“以罪诛”,并不是受到其他案件牵连而被处死。
真正让朱元璋背上屠杀功臣骂名的,大概是因为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在这一年,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一口气杀掉了15位开国勋贵集团的成员。
包括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西凉侯濮兴、宜宁侯曹泰、支平侯韩勋、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又有定远侯王弼和永平侯谢成因牵扯到“蓝玉案”而被杀。也就是说,因为“蓝玉案”在两年时间里,共有17位开国勋贵集团的成员被杀。
在“蓝玉案”期间和之后,其实还有多位明朝勋贵集团的成员去世,比如,洪武二十七年和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被赐死;洪武二十八年,因贪污受贿崇山侯李新被处死;洪武二十八年,病故的信国公汤和。
通过以上不同年份,明朝开国功臣死亡原因的统计。我们会发现,在朱元璋当皇帝时因“胡惟庸案”先后杀掉10位开国功臣,因为“蓝玉案”先后杀掉17位功臣,因为其他罪名杀死或赐死6位功臣,共计33人(公侯一级)。
其余的功臣除了战死者外,都得到了善终,也就是“病卒”。而且,对于被杀者,我们先不讨论他们是被“冤杀”还是罪有应得。仅从数量上看,被杀的人数与其庞大的勋贵集团相比,比例并不算高。
所以朱元璋是杀了不少功臣,但是将“滥杀功臣”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似乎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