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人生如棋,如果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一开始就输了。
你的格局,决定了你能走多远,能否赢到最后。
格局就是结局,你顺着思路去思考。
02
《庄子秋水》里有一个哲理故事。
东海的鳖,走到一口小井旁,遇到井里的青蛙。
青蛙说:“我好快乐啊。独自占有一口井,自由自在地游泳,随时可以进出。那些蝌蚪、螃蟹,怎么能和我比呢?我也算是活到极致了。”
隔一会,青蛙问鳖:“你为什么不能经常到这里来看我呢?”
鳖说:“我生长在大海里。大海不止千里之遥,千丈之深。古时候,十年九涝的水,也不能填满它,十年九旱的灾祸,也不见海水减少。因此,我在海里很快乐。”
青蛙不知所措,鳖安静地回到了大海里。
正所谓,井蛙不可语海。
格局不同,人生的高度宽度都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有大格局的人,就像大海一样,宽广无垠,深不见底,包容万物;就像鳖一样,不困于情,不困于“弹丸之地”。
03
什么是大格局?从青蛙和鳖的对比之中,我们能领悟到——有以下四种特质的人,多半就是了。
第一,自由自在地活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说,鱼有大的格局,那么它离开了大海,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如果说鸟有大的格局,那么它离开了天空,就像被关进了笼子里一样。
因此,真正的格局,是“鱼在大海的自由生活、鸟在天空的自由飞翔”。格局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并不是真的不受任何限制。
我们常说,穿过一滴水,也能看到一个世界。
一条鱼,一只鸟,都很渺小,但是他们融入到了大海和天空,就变得伟大了。这是相得益彰的效果。
鳖无法知道大海到底有多大,但是它能够感受到“无边的自由”,这就是格局。
第二,不辞辛劳地跋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个人只要想去远方,不一定能抵达。能够抵达远方的人,总是“说走就走”。
蜀国有一个穷和尚,连去南海的路费都没有,却凭借“一瓶一钵”,抵达了南海。再苦的生活,他也不怕。靠讨来的一碗饭一瓶水,走了千里路。
而蜀国的富和尚,因为没有行动,一辈子都没有抵达南海。
你会明白,格局和财富有关,但是财富不能决定格局。
穷人可以拥有大的格局,关键在“行动上”。
大海里的鳖,不远千里,到井边来看望青蛙,这是一份情谊,但水井不是它要常住的地方。
故事里,还有这样的一幕——鳖把前脚伸进井里,立马就退回来了。因为井再大,也容不下鳖。
有大格局的人,往往一辈子都在路上——活到老,学到老;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第三,天宽地阔一般的心胸。
有一个禅师,非常喜欢兰花。他的卧室里,有好几盆昂贵的兰花。
有一天,禅师出游,把打理兰花的事情,交给了最小的弟子。
禅师回来时,弟子哭诉:“师傅,我不小心,打碎了一盆兰花,你责罚我吧。”
禅师说:“我为什么要责罚你?”
弟子说:“你真的不生气吗?”
禅师说:“我种养兰花,是为了舒心,不是为了生气。要是我责罚你,我生气了,岂不是违背了种花的初衷?”
原来,很多事情,愿望是美好的,不管一路上遭遇了什么,都不要去打破这样的美好。
执着追逐理想,包容人生路上的一切丑陋,不责怪任何人,这就是格局。
第四,发自内心地接受和尊重。
村上春树说过:“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要走的路也不一样。因此,有没有人同路,都随缘,不必强求。
有一个老者,带着孙子去做生意。他们从城里买了很多瓦罐,挑到下村去卖。
孙子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五个瓦罐,哐当一声,都碎了。
路人见状,围过来,等着看好戏——爷爷教训孙子。
谁知,爷爷拍了拍孙子的肩膀,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路人问:“瓦罐打碎了,不可惜吗?”
爷爷说:“不是已经烂了吗,可惜有什么用?还是赶紧去村里,把剩下的瓦罐卖了吧。”
人生路上,遇到的烂人烂事,不就是那些碎掉的“瓦罐”吗?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从不纠缠烂人烂事,不管是多么糟糕的结果,也能欣然接受,这就是格局。
不要指望,这个社会处处都美好,总有一些烂人烂事,会让人烦恼不休。你要是去理会他们,你也会变成烂人。
就像之前讲到的那只鳖,怎么能够和青蛙一般见识呢?再说了,要是青蛙和它一起去大海里,青蛙是活不成的。各自安好,互相尊重——这是鳖最好的选择。
04
结束语。
《菜根谭》里写道:“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花盆里的花再美,也没有大自然里的花那么有生机;鸟儿在笼子里唱歌,就缺少了自然的情趣。
花盆限制了花的格局,笼子限定了鸟的格局。
因此说,想要拥有大格局,就要打破“笼子和花盆”,回到大自然中去。
人在社会上混,做到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就再也没有烦恼了,也不会被当前的困难所打倒,不会被限制在某个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