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2023-04-19 13:05:25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

一首《送别》,究竟道出了多少送别之意?它不是诗词而胜于诗词!

我国的历史当中,每个朝代都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形式。比如说在汉朝时期,文人墨客们都以饮酒唱歌为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唐朝之后,人们则多以作诗为主,以证明自己的才华,并且也为了和志同道合的好友们一起聊天。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诗词歌赋是算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诗词其实在创作的时候,就是用来唱的。直到元朝之后,才将曲这个形式单独分出来。

到了清代,就有一位大师横空出世,在诗词歌赋这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而最好的证明就是,他留下了一首送别诗——《送别》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1)

这位大师的名字叫李叔同,若是对诗词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这个名字在清末时期,可谓是大名鼎鼎。不过他其他领域的成就今天先暂时不提,笔者要来说说的,是他的这首《送别》。

这首诗歌的全文,如果读者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找看。笔者在这里,也就用最著名的前一句,来分析一下,即: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懂行的人看来,其实这句歌词和传统的诗词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为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和诗韵,但是这首歌却不是很合乎平仄,所以在有些人眼中,这不算是正常的诗词。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2)

不过这首诗的名气,却是非常的有名,在现代的很多文章和电视剧中都很常见。

原因就在于,这首诗虽然不像真正的古诗一样讲究,但是文化的内核却是一脉相承的。

从这首诗用的词语来看,简单的几句话,就点明了当时的送别环境,同时用了许多的送别意象,将送别之意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要知道在古代,道路崎岖不方便,并且交通工具也很少,大多数人都只能靠自己的脚走。

再加上路上情况复杂,有可能这一别,此后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在古时,人们是将送别看得很重,认为送别是仅次于生老病死的大事。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3)

这一点,古代讲究情义的诗人写下的诗中,尤为常见。

比如说唐朝时期,杜甫因为生活困难,再加上政坛失利,所以经常流离于各地。而当时也有不少人,尊重杜甫的文采,经常在他困难的时候,去照顾他。

其中就有一位叫严武的节度使,对杜甫百般照料,经常去杜甫家中喝酒聊天。但是之后他被调回京城,杜甫感到悲痛,甚至从成都一路送到了数十公里外的绵州,又挂念不下,再送到了三十里之外的路亭,最后写下了一手《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赠给了自己的挚友。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4)

而这首诗中,最为著名的古诗意象,那还是要说到亭子的。

要是对送别的古诗有过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送别诗之中,亭子常常是出现最多的景物。这其实和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在园林之中,还是在市井里面,亭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魅力。

所以在很多时候,文人墨客的诗中,常常会写到它。比如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时代的改变,亭这个字也逐渐成为了人们送别的主要地点。

无论是贵族们,还是乡下人们,都可以在亭子里歇脚和道别。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5)

这一切都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制度,在山路上,每隔十里就要设置一个长亭,然后为路人提供休息和住宿的服务。所以在秦汉时期,十里长亭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送别之所。

此后也逐渐成为了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这主要还是来自于官场的习俗,毕竟古代的官员离任,来送别的人自然是很多的。而这么多人小亭子没有办法容纳得下,自然就需要在长亭一带,来举行送别的宴会。

其次离别之时,人们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相见,自然是需要多诉说情谊的。走着走着,就会走上数十里之远,直到两方意识到要分别了,才算完。

李叔同诗句送别解析(李叔同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图6)

而在李叔同的这首诗之中,虽然没有那么多注重的细节。但是在文化内核上,却将送别的意象都融入了其中,还表达出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因此这首诗在现代里,算得上是非常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了。

所以我们在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中,或者是小说里面,常常都可以看到,会有符合这首诗的情景出现。有的时候,甚至会请人直接将这首诗用曲的形式演唱出来,以表达惜别之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41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