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络石藤性味归经的问题,以及和络石藤的性状鉴别特征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中药古今研究:络石藤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2、《名医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3、《药性论》:"主治喉痹。" 4、《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5、《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6、《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7、《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8、《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9、《本草便读》:“味苦性平。宣风通络。(络石藤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络宣风,以风在络中,则络道闭塞,况苦平之性,又能宣发者乎。)”
10、《本草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11、《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
12、《中药学》:“苦,微寒。归心、干、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痈。用于风湿痹痛,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用于疮疡肿痛,本品行微寒,能凉血清热而消痈,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13、《中国药典》:“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14、《中药大辞典》:“祛风,通络,止血,消瘀。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15、《本草经集注》:“主治风热,死肌,痈伤,口棚樱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伏雀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
16、《饮片新参》:“清香。通络,治风湿肢节痛。”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牛蒡苷、络石苷等,还含有二苯丁酸内酯类木质素、三萜及紫罗兰酮衍生物等。《中国药典》规定:含络石苷不得少于0.45%,饮片不得少于0.4%。
2、作用:本品有抗炎镇痛、降血压等作用。
3、药理: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冷血及温血动物产生惊厥,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缺和早泻,对离体兔肠则抑制之。
络石藤有哪些功效?
络信和石藤:性味:苦、微寒。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关节肌肉风湿痛、筋脉拘挛,常配独活、薏苡仁、威灵仙。
用法:6~15克。
海风藤:性味:辛、苦、微温。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关节肌肉风湿痛,滑磨盯常配威游皮灵仙、桂枝、秦艽。
用法:5~10克。
络石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络石藤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络石藤的功效与主治 14 络石藤的化学成分 15 络石藤的药理作用 16 络石藤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6 含量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6.3 测定法
16.7 络石藤饮片
16.7.1 炮制 16.7.2 含量测定 16.7.3 鉴别、检查 16.7.4 性味与归经 16.7.5 功能与主治 16.7.6 用法与用量 16.7.7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络石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络石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络石藤
1 拼音
luò shí téng
2 英文参考
lignum et folium trachelospermi [朗道汉英字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 [湘雅医学***词典]
trachelospermi caulis [湘雅医学***词典]
Chinese starja *** ine [湘雅医学***词典]
Chinese starja *** ine stem [湘雅医学***词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starja *** ine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络石藤
络石藤为中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 inoides (Lindl.) 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starja *** in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络石藤的别名
红对叶肾、白花藤、爬山虎。
爬山虎、吸壁藤、沿壁藤、石龙藤[2]。
7 来源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 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芹磨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 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2]。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攀援藤本,有白色乳汗茎红褐色,有气根,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尖,钝圆或微凹,下面疏生短柔毛;叶柄短,有毛。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向历覆盖,花冠喉部有毛;雄蕊5,嫌陪斗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5裂;心皮2,离生。骨突果圆柱状。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
9 产地
络石藤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2]。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晒干。
11 生药性状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乱纳,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开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暗绿色或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2 性味归经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入肝、肾经[2]。
13 络石藤的功效与主治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2]:
络石藤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咽塞,产后恶露不行:煎服,6~12g[2]。
络石藤治外伤出血,痈肿,跌打损伤:鲜叶捣敷[2]。
14 络石藤的化学成分
络石藤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甙 (tracheloside)、去甲基络石甙 (nortracheloside)及穗罗汉松树脂酚甙 (matairesinoside)等。
络石藤含牛蒡苷(Arctiin)、络石苷(Tracheloside)、降络石苷、罗汉松树脂酚苷、橡胶肌醇(Dambonitol)等[2]。
15 络石藤的药理作用
络石藤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及伤寒杆菌[2]。
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大量可使动物腹泻、惊厥乃至呼吸衰竭[2]。
16 络石藤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络石藤
Luoshiteng
TRACHLOSPERMI CAULIS ET FOLIUM
16.2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 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6.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6.4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棕红色数列木栓细胞;表面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具壁疣。木栓层内侧为石细胞环带,木栓层与石细胞环带之间有草酸钙方晶分布。皮层狭窄。韧皮部薄,外层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均由木化细胞组成,导管多单个散在。木质部内方尚有形成层和内生韧皮部。髓部木化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髓部常破裂。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络石藤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络石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醋酸(8: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1.0%(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5%(附录Ⅸ K))。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络石藤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5%。
16.7 络石藤饮片 16.7.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可见点状皮孔。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全缘,略反卷;革质。气微,味微苦。
16.7.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0%。
16.7.3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6.7.4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16.7.5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损伤。
16.7.6 用法与用量
6~12g
16.7.7 贮藏
置干燥处。
16.8 出处
络石藤有哪些特性?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心、肝经。
【功效主治】
1.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关节红肿热痛,常配伍苍术、黄柏、牛膝数枯等。
2.凉血消肿用于痈肿焮痛,常配伍乳香、没薯指洞药、皂角刺等;用于咽喉肿塞,可单用水煎,慢慢含咽。
【用量用法】6~15克,水煎服。
【禁忌】阳虚畏寒便溏者忌用。
【按语】络石藤为祛风通络之品,因性偏凉,又有凉血消痈之效,尤宜于热痹肿痛之证。
【类药鉴别】络石藤、海风藤均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均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然海风藤性微温,风湿痹痛偏寒者多用,跌打损伤疼痛也常配用;络石藤性微寒,风湿痹痛偏热者多用,兼能逗销凉血消肿,用于喉痹痈肿。
中草药: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络石藤(《本草拾遗》)
【类别】茎藤类
【异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冬(《唐本草》),络石草(《近效方》),鬼系腰(《外科精要》),石薜荔(《医学入门》),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山虎(《南京民间药草》),过墙风(《广西中兽医药植》),爬墙虎、鹿角草(《江苏植药志》),羊角藤(《广西中药志》),乳风绳(《浙江民间草药》),石气柑、万字金银(《四川中药志》),沿壁藤、铁线草、风藤、折骨草、交脚风(《湖南药物志》),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闽东本草》),石盘藤、过桥风(《江西草药》),绿刺、酸树芭、膏链、软筋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
【植物形态】络石
常绿攀援灌木。茎赤褐色,多分枝,无毛,表面有点状皮孔,幼枝有细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毫米,幼时被灰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技针形,长2~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聚伞花序腋生,长达5厘米,花白色,芳香;萼小,5深裂;花管圆柱形,长3~6毫米,外被细柔毛,花冠5裂,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右向旋转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以上,花丝短而扁阔;心皮2,胚珠多数。蓇葖果长圆柱形,长约15厘米,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有一束白亮细簇毛。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附生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亦有栽培在庭园中作观赏者。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络石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落叶前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枝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5~5毫米,多分枝,弯曲,表面赤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细纹,散生攀援根或点状突起的拿兆根痕,以节部为多,茎节略膨大。质坚韧,折断面淡黄白色。叶片对生,多数已脱落,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稍卷折,淡绿色或暗绿色,厚纸质。气弱,味微苦。以茎条均匀、带叶者为佳。
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浙江等地亦产。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以桑科植物薜荔的不育幼枝作络石藤使用。其茎枝较夹竹桃科络石藤为细,叶互生,椭圆形,先端钝圆,棕绿色或黄褐色,革质。味淡。参见"薜荔"条。又络石在少数地区亦作石南藤使用。参见"石南藤"条。
【化学成分】茎含牛蒡甙、络石糖甙、罗汉松树脂酚甙、降络石糖甙、橡胶肌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加拿 *** 糖消晌等。
【药理作用】牛蒡甙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冷血及温血动物产生惊厥,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则抑制之。
【炮制】用水洗去泥土,拣净杂质,稍浸泡,润透,切断,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苦,凉,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甘,平。"
③《纲目》:"味甘微酸不苦。"
④《江西草药》:"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足阳明,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止血,消瘀。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①《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消桥租"
②《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③《药性论》:"主治喉痹。"
④《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⑤《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⑥《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⑦《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⑧《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汁洗。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②《药性论》:"恶铁精。杀殷孽毒。"
③《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选方】①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
④治吐血:络石藤叶一两,雪见草、乌韭各五钱。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近效方》)
⑦治外伤出血:络石藤适量。晒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江西草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②《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③《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④《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邪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看。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阙疑。""苏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提醒您:络石藤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络石荇是什么中药?
络石藤是中药里很普通的一味药材,价格平民,是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良药。夹竹桃科络石属常绿攀援藤本,有白色乳汗茎红褐色,有气根,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骨突果圆烂耐柱状。花期4——6月,果期10月。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
络石藤是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作用。络石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本草多有收录,络石藤是木质藤本植物,很多植物的形态和络石藤相似,因此在采集时容易被混淆,使用时要细加鉴别。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一)络石藤的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 *** 用。
对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牛蒡甙可 *** 冷血及温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加快,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作用较弱,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此外对离体兔饥答春肠及子宫却有抑 *** 用,甲醇提取物给大鼠腹腔注射250mg/kg,对足浮肿有60%以上抑制率;小鼠皮下注射l00mg/kg对醋酸扭体反应有30%以上的抑制率。
用于风湿痹痛。
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致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
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用于疮疡肿痛。
本品行微寒,能凉血清热而消痈,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 、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祛风通络。
可能由于络石藤所含的微量强心甙能促进血循环而起作用。
凉血消痈。
现已证明有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络石藤的功效
【性味】 苦,凉。
《别录》:"微寒,无毒。"
《药性论》:"甘,平。"
《纲目》:"味甘微酸不苦。"
《江西草药》:"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入肝、肾经。
《本草经疏》:"足阳明,举亏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
《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血,消瘀。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药性论》:"主治喉痹。"
《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关于络石藤性味归经和络石藤的性状鉴别特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