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早是哪国人留下的)

2023-04-11 21:12:10 生活知识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大家好,哈雷彗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哈雷彗星最早是哪国人留下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哈雷彗星和哈雷彗星最早是哪国人留下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哈雷彗星的介绍

哈雷彗星概况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哈雷彗星是什么?

和小行星一样,彗星也是太阳系的成员。除了离太阳很远以外,彗星的外表不像小行星。它的形状生得特异,头上尖尖,尾部散开,很像一把扫帚,通常叫“扫帚星”。实际上,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3个部分。彗核由比较密集的固体质点组成,周围云雾状的光辉是彗发。彗核和彗发合称彗头,后面长长的尾巴叫彗尾。

太阳系中有很多彗星,其中哈雷彗星最为著名,它的周期是76年。它的椭圆轨道非常非常扁,太阳处在这个极扁椭圆轨道一头的焦点上。每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它迅速增强亮度;在远离太阳而去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是看不到它的。哈雷彗星第一次是在1910年通过太阳时被观测到的,因此在上次,即1986年它再次接近太阳时,各国科学家纷纷出动,根据各自的设备条件,组织力量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观测。

前苏联发射的“韦加1”号和“韦加2”号,西欧发射的“乔托”、日本发射的“彗星”号及“先驱”号等5艘探测飞船从不同方面对哈雷彗星进行了就近探测。1986年10月,世界各国500多名专家讨论收集到的科学证据的重要意义。现在这颗著名彗星的彗核形状、结构,彗星与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初步揭晓,深入的信息资料研究还要进行若干年。

“韦加1”号、“韦加2”号在完成了探测金星计划之后,于1986年3月6日和3月9日分别进入了哈雷彗星包层,并且在距彗核8900千米和8200千米处飞越彗尾,第一次获得了彗核的大幅图像。探测器测量了彗星的温度和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分析彗星气体尘埃的化学组成,并且研究了电磁场和物理过程。“韦加1”号、“韦加2”号向地面共发回1200张不同光谱段的彗星照片,使得前苏联科学家作出如下结论:彗核是一个花生形状的均匀天体,其中一个直径约14千米,另一个直径约7千米。哈雷彗星的彗核表面极其黑,太阳照射的反射系数只有4%。彗星照片非常清晰,表明是由冰雪和尘埃粒子组成。虽彗核对太阳光反射极微弱,但当它接近太阳时,其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与尘埃一起形成彗发,而充满水蒸气的彗发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能很好地反射阳光,因此人们从地面观察到彗星很明亮。

彗核的温度原先认为大约是-50℃,但实际上经测量要比这高出100℃。“韦加”还首先发现彗核中存在着二氧化碳,并找到了简单的有机分子,使科学家增强了从彗核中寻找生命起源的信心。

由于前苏联提供“韦加1”号、“韦加2”号弹道数据和这两个探测器获得的哈雷彗星准确运行轨道信息的引导,西欧较晚些时候发射的“乔托”探测器得以修正自己的轨迹,最终在1986年3月14日距彗核只有520~550千米的更近处飞越并摄取了近距离彗核图像。

“乔托”探测器向地面共传回1480张哈雷彗核照片,由于拍摄距离比“韦加”探测器的距离近,照片更详细反映了彗核的面貌:彗核的形状凹凸不平,上面有两条从彗核表面的裂缝和奇特的喷嘴里喷射气体和尘埃的大喷气流,其喷射速度迅猛,而且是从彗核向太阳的一面喷出。乔托测得的彗核大小长15千米,宽8千米,应该认为比韦加所测彗核大小的数据更准确些。从“乔托”的照片上看,哈雷彗核上还有一座小山和一些陨石坑,整个彗核像烧焦的土豆。

近看哈雷彗星的探测器“乔托”探测器在距彗核700万千米以外的太空中检测出尘埃粒子,表明哈雷彗星尘埃粒子扩展的范围十分广大。“乔托”还分析了彗核附近的气体质量,检测出十几种分子,除水分子外,还新发现HCO·H3O离子等。

日本发射的“彗星”号探测器观测了哈雷彗星彗发周围直径达1000万千米以上的氢冕。彗发中的氢原子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发亮,这就是所谓的氢冕或叫氢云。氢冕是不可能用可见光观测的,但可用紫外线观测。“彗星”号探测器上的紫外照相机从距彗核12000万千米的地方拍得氢冕照片。该探测器还观测了太阳放出的高速粒子流,即太阳风。彗发的气体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变化,形成离子和电子。这些离子和电子沿太阳风运动的磁力线流去,形成离子彗尾。离子彗尾随着太阳风的变化而时时刻刻改变着形状。“彗星”号探测器检测出太阳风中的离子,并在距离彗核15万千米的地方检测出彗发中的离子,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们确认,太阳风离子受到哈雷彗星的影响。太阳风离子在不受哈雷彗星影响时秒速450千米。科学家了解到,哈雷彗星接受太阳热量最高时(1986年3月1日前后),每秒蒸发约16吨水分,比1985年11月前后增加约100倍。哈雷彗星每接近太阳1次,便蒸发掉2厘米厚的尘埃物质,因此哈雷彗星的寿命是有限的,根据科学家估计,它还可存在1万年左右。

这次对哈雷彗星的全面探测,是国际科学界的大事。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对彗星物质的综合研究具有根本意义,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在大部分时间里彗星不受太阳影响,所以它们能以原始形态维持其物质。

美国没有发射探测器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但人类对彗星的首次考察是由美国进行的。1985年9月11日,美国太空船“国际彗星探险者”在距地球7000万千米处与贾科比尼·津纳彗星相会,并在极高的温度下穿过彗尾而未受到任何损害。它是在距彗核7884千米处穿过彗尾的,历时15分钟。测得彗尾宽度在14500~16000千米之间,而不是科学家原来计算的4800千米;这颗彗星的等离子彗尾可能比原来估计的大五六倍,而彗星的磁场显然比地球小得多。

知识点

彗星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为主,占70%,其他成分是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氢氰酸等。整个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个很松散的大雪堆而已。在彗核深层是原始物质和较易挥发的冰块,周围是含有硅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外层则是呈蜂窝状的难熔的碳质层。对哈雷彗星的紫外线和射电观测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证据,证明其彗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构成。天文学家已探测到氢氧根,它是彗星受到太阳紫外辐射辐照时水的分解产物。当哈雷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足以使其冰冻物蒸发而形成巨大的气体头部,即慧发。

最近用拉帕耳马的牛顿望远镜进行的光谱观测表明在彗发中有CN、C_2和C_3基的证据,它的总延伸广度为10弧分(月亮表观尺寸的1/3)。 在幽冷深邃的空间,它们和尘埃沙砾一起,冻结成硬邦邦的团块。科学家形象地把彗星称为“脏雪球”。

哈雷彗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哈雷彗星的发现

1758年12月25日,那颗美丽的彗星按照哈雷的预言如期地出现在了天幕上,引起了全世界巨大的轰动

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的运行的轨道十分相似,他认为这可能是同一颗彗星。于是哈雷动手利用牛顿的理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完全相符。1720年哈雷担任了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并且向科学界宣布了他的计算结果:“人们在1682年看到的大彗星就是1607年那颗彗星的回归。而且它还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再次接近地球。”这件事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758年12月25日,彗星如期出现了。预测得到了证实,牛顿的理论受到了实践的检验。从此以后,这颗大彗星就以哈雷的名字命名了。

再次验证牛顿理论正确性的是海王星的发现。一直到十九世纪,人们已经发现了七大行星。但是人们发现,最外边的天王星的运行规律与计算结果总是不符。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威烈都分别同时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计算出在天王星外面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行星,天王星运行轨道的不规则就是这颗未知的行星的引力造成的。他们还从牛顿的理论出发,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这个预言发表不久,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哥尔雷就在这两位科学家计算出来的轨道上发现了这颗新的行星,并取名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再次验证了牛顿的理论的正确性。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成熟标志着科学发展的一个巨大的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是对牛顿理论的替代,只不过是使牛顿的理论更精密化了,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直到今天,牛顿的理论依然是物理科学中最优美的那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牛顿。

哥白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宇宙体系,一个科学的世界图景。

第谷·布拉赫:提供了精确、系统的观测资料。

开普勒:确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运动模式。

伽利略:提出了一系列最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最后,由牛顿进行了科学的综合和总结。这个时候,经典力学已经成熟了,理论的普遍性已经几乎横跨了我们今天所能认识到的从1~44个数量级。(电子半径大约10的-16次方厘米,总星系大约10的28次方厘米)即从原子的结构,一直到宇宙空间。

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也就是说差不多76年出现一次。

但是不能用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因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和非重力效果,都可能使它的周期发生改变,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在76年到79年之间变化。

哈雷彗星本身不会发光的,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哈雷慧星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据推测,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

哈雷彗星简介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

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

什么是哈雷彗星?

在所有的彗星中,第一个被发现存在回归周期的是哈雷彗星,它是天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彗星。1682年8月,这颗彗星出现了一个月的可观测时间。哈雷根据观测收集了一些数据,计算出彗星的运行轨道。他发现,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的特征符合开普勒在1607年所描述的那颗明亮彗星。

两颗彗星沿着同一个轨道运行,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哈雷推断,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而它的运行周期大约是76年。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这颗彗星每隔76年就会出现一次。

哈雷彗星示意图。

于是,他根据这个周期向前追溯,看看是否有与这颗彗星有关联的记录。1531年是用1607年减去76得到的年份,他发现这一年确实出现过一颗彗星,他认为这就是他发现的那颗彗星。从1531年再往前推大约76年,就是1456年。在这一年,果然出现了一颗彗星,而且这颗彗星曾导致基督教国家陷入惶恐,以致教皇加利斯都三世下令,让教徒祈祷,一方面祈求这颗彗星不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另一方面祈求可以打败进攻欧洲的土耳其人。“教皇下谕制彗星”的传说可能就是指这件事情。

年代更老的史籍中也有关于彗星的记载,因为记载不是非常详细,哈雷无法确定这些记录指的是这颗彗星。不过,1456年、1531年、1607年、1682年这四个有着详细记录的年份,使人们猜测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会出现在近日点附近,那时人们应该就能够看见它。当时,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克莱罗计算出了木星引力和土星引力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产生的影响。他发现,由于受到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这颗彗星在1759年的春天才能回到近日点,而且时间会有些延迟。后来,这个预言被证实了,这颗彗星经过近日点的时间是1759年3 月12日。

1835年11月,哈雷彗星经过近日点,1910年4月它再次出现。这一次,哈雷彗星的景象非常壮观:4月20日,当它在近日点附近经过时,通过肉眼就能观测到它的尾巴。5月初,在黎明前夕的东天中呈现出耀眼的光芒,彗星的尾巴经过近日点时的角度高达150度。5月19日,这颗彗星从太阳和地球之间掠过,两天后它的尾巴从地球上空掠过,当时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2500万千米,所以有些人担心被彗星尾巴扫过的地方会有生物死亡。其实,彗星的尾巴非常稀薄,没有给地球带来任何不良影响。7月时,哈雷彗星已经离太阳很远了,即使通过望远镜也无法观测到它。不过,当它在天空扫过时,人们都觉得惶惶不安。1986年,哈雷彗星再次经过近日点,人们有一次见到了这颗彗星带来的奇特景观。下一次,它经过近日点的时间大约是2061年。

哈雷彗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哈雷彗星最早是哪国人留下的、哈雷彗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zhishi/39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