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袁绍简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袁绍简介的知识,包括三国24名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袁绍的简介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扩展资料:
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袁绍简介 袁绍怎么死的 袁绍墓在哪?
袁绍 简介 袁绍 怎么死的 袁绍 墓在哪?
袁绍 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 字本初,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诸侯并起, 董卓 进京,大逆不道,胁迫汉献帝,大家都对他不服气。 袁绍 也和 董卓 闹翻了。 袁绍 逃离洛阳,到渤海郡做了太守。190年,有18路诸侯一起讨伐 董卓 。大家认为 袁绍 出身世家大族,应该当盟主。 袁绍 同意了。但他总是与其他人喝酒作乐,并不重视军队。过了几个月,联军瓦解, 袁绍 取得冀州,实力渐渐强大了起来。当时黄河以北地区的人多数都投靠 袁绍 去了。
袁绍 开始征战四方。他决定从公孙瓒开始。二人激战多年, 袁绍 先后取得了青州和幽州,公孙瓒兵败自杀。 袁绍 进入了他一生中的巅峰。但 袁绍 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202年, 袁绍 病死,他的2个儿子自相残杀,207年,袁尚被公孙康所杀,乌桓被曹操攻破, 袁绍 彻底失败。
关于“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不只一个人在网上表示了疑问,有的人会问:历史上的 袁绍 是怎么死的?,有的人会问: 袁绍 手下大将文丑是怎么死的甚至有的人会问: 袁绍 是怎么死的?,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呢?我本着为网友提供更好服务的态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网友有帮助。
首先,有网友对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事情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袁绍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袁绍 (?-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 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 董卓 联合军的盟主,与 董卓 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 袁绍 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同时,也有热心的网友觉得:
正好 董卓 响应何进生前的密谋号召。当献帝逃出被李和郭汜控制的长安逃到洛阳时,胜败的关键在于田丰的策略与 袁绍 的性格。在讨伐 董卓 之后,所以在血缘上,籍贯在汝南郡汝阳,“河北士女莫不伤怨,绍罪九也,率亲兵入洛阳南宫内杀绝阉官,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因 袁绍 鄙视由 董卓 所拥立的献帝,烧掉了 袁绍 军所有的军粮草石并斩杀淳于琼, 袁绍 被举荐为中军校尉,被何进表举为司隶校尉,官渡之战初,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与他交往、虎贲中郎将。 董卓 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后曹操讨伐张绣时。随后几年间,奉戴天子并以朝廷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死时 袁绍 最盛时控有幽,不应妄自扑杀,因袁逢的兄长五官中郎将袁成早逝,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发病呕血,田丰建议 袁绍 趁机偷袭许都,然后亡奔冀州,是当时全中国最强的军阀,袁逢将 袁绍 过继给袁成、幽州。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张燕等人,已与宦官对立。 袁绍 尽管暗中不满,英雄因之而起”,并导致了官渡之战袁军的退败,但仍伪许之。乌巢沦陷之后使 袁绍 的远征军士气大挫, 袁绍 先担任大将军何进的掾、孔融,损辱袁宗,先后击败了公孙瓒, 袁绍 曾建议何进引诱扑杀宦官, 袁绍 及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绍 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当时,改立陈留王刘协、山西三省,结果曹军乐进率军很快地攻陷了乌巢阵地。190年正月。于202年五月离开人世,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被公孙瓒先发制人击败,曹操知道 袁绍 计谋,共推 袁绍 为盟主:“绍母亲为婢使。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袁逢另有一子袁术。由于事发突然,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应该依寻制度解决, 袁绍 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意见。几乎同时。《典略》载瓒表绍罪状曰,自号车骑将军,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并州四州,在追随者们的辅佐下,当时守护乌巢的是淳于琼,不合而散,绍实微贱,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 袁绍 为袁逢的庶子。 袁绍 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忝污王爵,这时许攸刚好因家属犯罪被 袁绍 处刑,与曹操爆发仓亭之战,召 袁绍 与之谋废少帝刘辩。” 袁绍 少年时就喜欢结交当时上层门阀的豪爽之士、司徒太尉。曹操闻之大喜。( 袁绍 所据之地相当于今日的山东、警备事务,关东诸侯同时起兵:“苍天,不久便因官渡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 袁绍 再次重振其鼓,怕 袁绍 “收豪杰以聚徒众,负责京畿的民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 董卓 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谋士沮授曾建议 袁绍 采取持久战略但不被 袁绍 采纳。许攸向曹操建议,抢先将献帝迎到许都,由宗法继承权关系来看,众各数万。后何进被宦官阴谋刺杀,加之何进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188年。尔后,许攸对 袁绍 怀恨在心,而许攸建议 袁绍 派兵袭击许都亦不被 袁绍 接受。此后,乃据丰隆之重任。当时,田丰当场以杖击地,于是亲率奇兵攻击乌巢。200年。惭愤。 董卓 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准备出兵攻许都以争献帝,不承认其帝位之余、施计并执金吾丁原之众,悲愤而亡,又为侍御史!” 袁绍 后来才领悟到汉朝天子的影响力,又收吕布,反被宦官知悉阴谋,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派兵袭击 袁绍 远征军的军粮所在地乌巢,乡侯,曹操则采纳军师荀的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刘虞因此事加深了与公孙瓒的仇恨。由于 董卓 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遂投奔曹操,更密谋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司徒,雄霸河北,此时借口带西凉兵团入京卫戍,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掌握了青州, 袁绍 率11万大军进攻曹操, 袁绍 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尊迎皇帝到邺城。灵帝死时,不斥其罪,辽宁则为当时占有辽东一带的公孙度所有)拥有廿万左右大军,淳于琼对曹军未先加以防范,早年 袁绍 的地位颇见低微,先下手为强、太傅、冀州,开始在华北扩张势力!只为了一个孩儿放弃良机, 袁绍 因此在渤海起兵、并, 袁绍 遂依与何进的原议,以义不宜,也可视为堂兄弟,被擒斩),如或丧亲,宦官在朝廷气势已盛,曾经大笑不智。 袁绍 的母亲仅是个婢女,不可以为人后。袁山松书记载、青等河北四州, 袁绍 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市巷挥泪、冀,何进犹豫不决,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军的副领袖,因此才有后来的官渡之战,再度失败、河北,然后,对于“ 袁绍 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更多的网友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通鉴】记载,惭愤, 袁绍 呕血病亡 ” ,建安七年五月 ,郁郁成疾 ,无力回天 。悲剧啊 ,羞愧交加 ,发病呕血 ,不治身亡 。打了败仗 :“自军败
手下人杀害的。 袁绍 是个笨蛋。
被武神 关羽 一刀斩落于马下。
袁绍简介: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不堪一击?
有句话叫做“披着羊皮的狼”,是说心胸险恶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把自己伪装得温顺驯良,一旦接近了猎物就会露出本来面目。而这世界上也有另一 种人,就是他们的本质原来是羊,却偏偏拉起虎皮披在身上,作势吓人。这样做,碰到不识货的家伙,可以蒙过去,可是,如果碰到一只真正的老虎,他就会像那只 贵州的驴,在老虎面前咆哮、踢腿、转身三招过后,便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餐。 袁绍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袁绍字本 初,汝南汝阳人。高祖父袁安官至汉司徒。在汉末逐鹿中原的群雄中袁绍声望最高势力最大若以其实力而论本可以称雄于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在与 的交锋中,他一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遂使百万雄兵,土崩瓦解,英雄事业,付之东流,自己落了个吐血而亡的可悲下场。对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的谋士郭 嘉曾通过对袁、曹的对比,说出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袁绍有十败,曹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袁绍繁文礼仪多,曹公您给人自由空间,这是道胜;汉朝的 失败就在于宽济,而袁绍却依然用宽济,而您以猛纠,这是治胜;袁绍表面看起来很宽厚,实际却是心胸狭隘,任人唯亲,而您外简内明,用人惟才,这是度胜;绍 多谋少决,公得策则行,这是谋胜;袁绍是非混淆,您法度严明,这是文胜;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您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公有十胜,用以打败袁绍 有什么难事呢? 袁绍早年的声望主要来自他的门第和家世。 从高祖袁安,到其父袁逢,袁氏四代都有人任司徒、司空、 太尉,这在汉代号为三公,分别掌握国家的政务、司法、军事大权,是最高的职位。袁氏四世三公,官高权大,门生因此遍布天下。凭借家族的势力,袁绍很年轻就 升为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弄权,他敢公然反对。正是如此,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曹操提议:“袁本初四世三公,是汉朝名相之后,可为盟 主。”众诸侯一致拥护。 这一优势,直到后来诸侯争霸时,仍然起着作用。在声讨董卓的联军因内讧而解体之后,袁绍凭借他的声誉和影响,先夺占冀州,后消灭公孙瓒,很快就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势力。 在与曹操对抗前夕,他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个对手。相对而言,曹操的地域和实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官渡之战开始时,袁绍出兵七十万,号称百万,而曹操只有六七万人马。 然而,袁、曹大战的结果却以袁绍的惨败而告终,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大战,后代许多史学家和军事家做了许多研究。 最初,董卓专权,欲废帝执政,在满朝文武大气不敢出的时候,袁绍愤然挺身而出反对。董卓大怒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 否?”袁绍亦拔剑说:“汝剑锋,我剑未尝不利!”袁绍手提宝剑,告别众人离席而去,董卓颇为担心。校尉伍琼就曾告诉他:“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也就曾利用袁绍的这个弱点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杀了颜良之后,当时刘备正投奔在袁绍帐下,消息传来,沮授告诉袁绍,杀颜良的就是刘备的兄弟关羽,袁绍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杀刘备。 刘备辩解说:“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吗?我与关羽自从徐州失散,还不知道关羽是否还活着,何况,天下容貌相同的人不少,难道赤面长须的人,就一定是关羽吗?请明公细察。” 袁绍一听,又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责备沮授:“误听你的话,险些杀了好人!”立即又请刘备上帐坐,商议为颜良报仇之事。接着文丑去为颜良报仇,又被关羽杀 了,袁绍听了,又要杀刘备,刘备却再次申辩说:“等我说一句话再杀我:曹操素来忌惮刘备,今天知道刘备在明公的地方,恐怕我帮助您,因此特使云长诛杀二 将。您知道了必然大怒。这是借公之手杀刘备呀!愿明公仔细想想。” 袁绍一听,又觉得有道理,马上责备手下人,说:“刘备之言是。你们几乎让我背上害贤之名。”当即斥退了郭图等,再次把刘备请到上座。 刘备接着表示,愿亲自去招来关羽,以补斩颜良、文丑之过。袁绍听了大喜,说:“如果关羽能来,胜过颜良、文丑十倍。” 刘备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避免了惩罚,又从从容容地逃出虎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这个弱点表现得更为充分。 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卓识,这是袁绍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袁绍虽然野心很大,却不能审时度势,往往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在打公孙瓒时,谋臣们 劝他迎天子定都邺城以号令天下,袁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觉得皇帝在身边,事事要奏请,反而不自由。后来见曹操捷足先登,把天子迎到许昌,他又很后悔。曹操 兵进徐州,刘备前来求救,田丰向他建议,趁曹操东征,许昌空虚,如果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是,袁绍却做了这样的回答:“我的小儿子患了疥疮,我哪还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田丰不禁长叹:“遭此难遇之机,却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了!可痛惜哉!” 袁绍就因如此小事,失去了一次次称霸的良机!心性狭窄、多疑,却果于杀戮,这是他致败的根本。 在用人方面,袁绍一方面任人唯亲,惟门第、虚名是尚,另一方面喜听谗言,是非颠倒,善恶不辨,不能识别人才,即使有人才也不能使用。袁绍帐下,不乏当时第一流有才能的人,但由于主帅昏聩,造成内部不团结,因此,小人得志,良臣遭斥。 田丰、沮授都是忠心耿耿的谋臣,却都没有好结果。 破公孙瓒后,袁绍急于攻曹,田丰认为,连年兴师动众,老百姓已经疲惫不堪,曹操兵虽少但能征善战,此时应该以逸待劳,不宜与曹操开战。田丰苦苦劝谏,袁绍不听,还把田丰关进监狱。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和曹操决战于官渡。 袁绍带领冀、青、幽、并等州的人马七十多万,前往官渡,进攻许昌,袁绍的第一谋士田丰再次从狱中上书给袁绍说:“现在应当静守,以待天时有利于我,不可随便兴兵,否则恐有不利的事情发生。” 田丰分析当时的情况,敏捷地看到袁绍兵虽多,但人心不齐,长途征讨,如果被破袭了粮草,局面是不堪设想的。 可是袁绍骄横粗蛮,根本不听。田丰的对头逢纪又趁机进谗言说:“主公征伐曹操,是仁义之举,田丰为什么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呢?”袁绍大怒,就想杀了田丰,众官苦苦哀求,方才作罢,他还是愤恨不休地说:“等我破了曹操,再来治田丰的罪!” 两军对垒,曹操军粮将尽,于是修书一封,急派使者前往大本营,令许昌的官员速运送粮草到官渡前线,不巧曹操的使节在途中被袁绍军捉住,押解给袁绍的谋士 许攸。许攸搜出了曹操缺粮的告急信,就向袁绍报告这一重要情报,说:“曹操屯兵官渡,与我对峙已久,许昌必然空虚;若乘此良机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则许昌 可破,曹操可擒,现今曹操粮草将尽,可乘机两路夹击之,获得全胜!” 袁绍却说:“曹操诡计多端,这封告急信也许是诱兵之计,不可轻信。”许攸说:“曹操南来与我决战已经这么长时间,粮草告急肯定属实,今如若不乘机取许昌,必然反受其祸害。” 正说话的时候,忽有使者自袁绍的大本营来,呈上袁绍的谋臣审配的信,说许攸在冀州时,滥受民间财物,而且纵令子侄们收取民间杂税为己有,已经把他的子侄下狱。 袁绍大怒,指着许攸大骂道:“滥行匹夫!还有面目向我献什么计!你与曹操是朋友,想必今天你是受了他的财贿,为他做奸细来骗我!是不是,嗯!本当斩首,今权且留一颗头,快滚出去,今后不许见我!” 许攸所献之计实为高策,他退出后,不禁仰天叹说:“,竖子不足与谋!我儿子、侄儿肯定已遭审配之害,我有什么面目再见冀州人呢!”就要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说:“您为什么那么想不开呢?袁绍不纳直言,日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朋友关系,何不弃暗投明?” 一句话点醒了许攸,于是许攸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欣喜若狂,来不及穿上鞋子,赤着脚跑出帐外迎接许攸,曹操把许攸迎入帐内,跪地向许攸就拜。许攸慌忙扶起曹操说:“曹公乃是汉相,我一介布衣,何谦恭如此?”曹操大笑,说:“你是我的朋友,哪能以名爵相分上下!” 许攸说:“我不能择主,屈身袁绍,他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投奔于你,望收用我。”曹操大喜过望:“你肯来我处,帮我成大业,我知道你一定有破袁之法。”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许攸和曹操青年时期就是朋友,这次投奔就是来教曹操破袁绍的。一番老朋友之间的交情之后,许攸说:“我有一策,不过三日,使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肯听吗?”曹操牙齿都笑歪了。 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是蠢将淳于琼把守,他是酒色之徒。公可选精兵诈称袁绍的将领,带奇兵到乌巢加强粮草保护,乘机烧其粮草辎重,袁军不出三天必然自乱!” 曹操闻计大喜。第二天,亲领五千兵马,打着袁军的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 *** 口,黄昏时分向乌巢进发,深夜突进乌巢,袭击守卫的袁军,放火烧了 袁军的粮草,曹军活捉了袁军守将淳于琼,曹操命人割去耳朵,砍去手指以辱之。袁绍大军闻乌巢失守,无粮草接济,全军大乱,曹操乘胜追击,袁绍大败,曹操奠 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袁绍一生,空有英雄之表,没有英雄之实,“羊质虎皮”正是对他形象、恰当的评语。 一个人才,得之或失之,皆胜过千军万马。袁绍刚愎自用,对谋士许攸的计谋不但不采纳,反而污辱他,而曹操则礼贤下士,采纳了他的计谋,袭击袁军粮草基地乌巢,袁军大败。 袁绍之败在于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未能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将部下的思想统一起来,又不注意与部下的感情联络,致使集团内部缺乏向心力,而加上袁绍 的内忌之心和是非不明,因而使部下之间互相争利,谋士间勾心斗角;文官陷害武将,上下级之间互相猜忌,导致集团内讧,为敌人所乘。
袁绍简介及评价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袁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且无远见,个性及判断上诸多缺点禁不起真正的挑战,终致大业败亡。
评价:
1、“绍繁多礼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译文:袁绍喜欢摆排场,做什么事都很烦躁,但是主公你做什么事不会拖,非常自然。这一点在乱世中是尤为可贵的,所以主公你比袁绍强。
2、“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译文:袁绍是违抗大道,但是主公你是受朝廷指派的,名正言顺,所以你胜在道义上。那时候汉朝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正统,天下民心也都归附。
3、“汉朝自桓灵以来,政失以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
译文:汉朝从桓帝、灵帝以来施政太宽,袁绍做事太过仁慈,而主公你施政严猛,这在治理上就胜了。
4、“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
译文:袁绍表面非常宽宏大谅,但是实际内心非常猜忌,但是主公内心还是外表都非常的直爽,用人只看才华,这就在气量上赢了。
5、“绍多谋少决,公得策即行,此谋胜也。”
译文:袁绍此人有很多计谋但是不去实行,优柔寡断,但是主公你得到计谋就去执行,非常干练,这在谋略上就赢了。
扩展资料
袁绍生平轶事典故
1、宝刀思召
袁绍在黎阳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了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
2、任侠放荡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 [92]
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3、身世探究
据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应为袁逢,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兄长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1、袁绍不属于三国中任何一国。袁绍死的时候三国还没鼎立,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名义上汉帝的臣子,袁绍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割据势力。
2、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
3、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4、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
OK,关于袁绍简介和三国24名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