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双壁(史学双壁和乐府双璧)

2023-04-09 01:42:50 生活知识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史学双壁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史学双壁和乐府双璧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一、《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 *** 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一、《史记》的赏析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刻画

(1)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3)运用对比映衬的 *** ;

(4)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5)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的运用。

二、《资治通鉴》赏析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和谁的什么共称为“史学双壁”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称为“史学双壁”。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

《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 *** 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 *** ,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壁

史学双壁是什么?

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扩展资料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

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资治通鉴》在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在文化方面,就学术思想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

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学双壁

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和《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为司马迁编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GJ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资治通鉴》为司马光编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这部书,取材甚广,网罗极富,除依据正史处,还采用了野史杂志三百二十余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极严,考辨异同,尽力求真,所以记述内容,比较翔实可信,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通鉴》文字以荀悦的《汉纪》为宗,力求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富有文学意味。不仅可以作为历史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欣赏。

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

(1)《史记》出生于史官世家的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到残害以后,委曲求全,发奋创作,完成了被后人青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与孔子规划修编的《春秋》不一样,《史记》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纪传体通史,本书130卷,约52亿元字,记述了从中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到汉武帝鸿蒙年里约3000年的历史时间。本书分成五绝大多数,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本纪。本纪,按君王的世序叙事了各代君王的兴废和政冶国防等天下事。表,按世世代代年月排比句并排了历史时间大事儿。书,对古时候相关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水利工程、天文学、农历历法等层面开展***阐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本纪,为社会发展上各行业有象征性的角色的人物传记。

本纪、世家、本纪,是《史记》的主体工程。因《史记》以角色为管理中心来主要表现历史时间大事儿,故后代将这类 *** 称为“纪传体”。司马迁在《史记》中勇于打破一些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樊篱,其真知灼见为子孙后代史官所无法媲美。司马迁应用质朴唯物见解来表述当然和社会问题, *** 哲学观念,揭秘封建迷信方术的软弱无能愚妄,否认“天神”论。他重视于从经济发展上着眼于来剖析社会经济发展,把社会发展当做和大自然一样有规律性可寻。

司马迁勇于认清历史时间实际,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只是一针见血地抨击汉代君王及官员的实质。反过来,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战争领导者及其侠客、倡优、屠户、卜祝等下一层角色主要表现出极其怜悯的心态。对杰出爱国志士屈原,司马迁最开始给与充分肯定。因而,爱恨分明,忠于祖国,是司马迁杰出人格特质的主要表现。

(2)《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的历史系经典著作,是宋朝知名思想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本书294卷,约三百万字,记叙了从公元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年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一共1362年的历史时间。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沥尽心血,历经19年,获得了极大的造就。其一,此书取样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时间相关的编年、别史、野史秘闻、奏议、人物传记、小说集、诸子、碑碣、自然地理这些,都没有没去舍取和参考。

《资治通鉴》的经营规模远远地超出了《史记》,其服务宗旨取决于为封建社会君王给予治国之道,观念源远流长。其二,此书方式发展,编写认真细致。《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终删减终稿,这类由简至繁,再由繁简至的方式,展现了辩证逻辑的特性。司马光革除孔子创立的《春秋》技法,与此同时对在历史上共存的好多个政党并不区别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只是依据各不一样政党的具体之功来叙事,展现了求真务实的观念。其三,此书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司马光既承继了古时候《左传》和《汉书》等出色编年体史书的优势,又消化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优点,使《资治通鉴》变成子孙后代历史学家效仿的榜样。

除《史记》与

《资治通鉴》外,在泱泱大国中华的古代文明上,各朝代都持续修纂史书,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数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管理体系之完善缜密,内容之源远流长,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

史学双壁是史学界对司马迁著作《史记》和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统称。其在中国社会史经典著作里具备较高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使用价值。

《史记》被鲁迅老先生称之为“社会史之绝响,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逐渐,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年间,描述了在我国三千年上下的历史时间。本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本纪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样非常普遍。

《资治通鉴》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本书计二百九十四卷,附页文件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拓展材料《史记》的叙述描写人物都紧紧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服务宗旨,司马迁尽管也从零碎的日常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部分的历史人物传记最后都是在宏大壮美的界面中进行,有一系列在历史上的大事儿交叉期间。

司马迁并不是一般地叙述历史背景和角色的生平简介,只是对历史时间规律性和角色运势开展深入的思索,通过现象去挖掘实质,根据随机性去掌握必然规律。这就促使《史记》的历史人物传记不仅有宏大的界面,又有深遂的蕴意,产生了雄深雅健的设计风格。

《资治通鉴》在文化艺术、高新科技、经济发展、国防等层面均有记述。在文化艺术层面,就学术观点而言,上至秦代的儒、法名、阳阴、横纵五家的意味着角色和学术研究认为,入于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八股取士,及其魏晋玄学的风靡都是有记述。

针对佛家、道家的发源、发展趋势,及其儒、佛、道中间的抗争也是有描述。对西汉至今经学的发展趋势,著作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广为流传,都是有较系统软件的阐述。知名的文人学士以及著作也是有记述。

史学双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史学双壁和乐府双璧、史学双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zhishi/39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