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古代一里等于多少米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古代一里等于多远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古代一里相当于现在多少米
一里相当于现在500米。
里是长度计量单位。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以来,一里特指一市里,旧称一华里。常用于计量路程、地理距离。
换算公式:
一市里=500米,一公里=1000米。一英里≈1609.344米,一海里≈1 852米。
扩展资料
井田制一里为九百亩。古人借面积单位作长度单位,随着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一里的含义,逐渐由长宽各三百步的面积单位,变成距离三百步的长度单位。隋唐改一里为三百六十步,后沿用至明清未变。
相对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存在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
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里
古代一里等于多少米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古代一里是多少米
问题一:古代一里相当于现在多少米 秦汉后6尺为步,300步为里。三国时1尺约24厘米,一里约430米
采纳哦
问题二:在古代,多少米为一里?我对八百里加急十分不解. 国际长度计量单位米:
20世纪是计量学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其中,基本单位的定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以长度单位米的定义为例,1889年第一次定义是以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基础的铂铱合金米尺的长度,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基准。1960年第二次定义就改用同位素Kr-86的波长倍数,首次用自然基准来代替实物基准。1983年,进而用时间秒和真空中的光速来定义米,即采用自然界的基本物理常数作为基本单位的定义。21世纪初,米定义采用的上述 *** 得到推广,7个基本单位的定义都在朝这个方向迈进.
中国古代里和长度米的关系也有变迁!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骇“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问题三:古代一步等于多少米 周秦汉,一里=415.8米清光绪,一里=576米1929年,一里=500米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问题四:古代一里路是多少米? 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但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长度有不同.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
问题五:古代的1千里是现代的多少米? 1里500米,1千里500000米
问题六:古代的一舍是现在的多少米 古以三十里为一舍。一里500米,那么一舍就是15000米。
问题七:宋朝时的一里地是多少米? 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
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27页。
②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骇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这一点......
问题八:古代一里等于多少丈 1里=500米=500*3/10=150丈
问题九:古代一里等于多少步 古文里,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古代的跬就是现在的步,古代的1步实际上是现代2步.又有说“五尺为步”所以一步1.5米差不多是现在两个正步的距离,但事实事实上,古代的1步应该是1.3米,这里因为一可能古人比较矮所以步子小,二可能他们在测步子的时候用的是方步。古制的三百步大约是现在的500米即一里。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古代一里路是多少米?
1、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2、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3、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
井田制与里坊制
井田制废除以后,在古代城市与农村,分别演变为里坊制与里甲制。
中国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又名闾里、坊。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围以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里原为农村的聚居形式,后移入城市。里坊制城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西汉至唐代。西汉长安城有160闾里,分布在城北及长乐宫、未央宫之间。
北魏景明二年,洛阳城筑里323个,每里300步见方。隋唐改称城内里为坊。隋唐长安城有110坊,坊内辟十字街或横街,布置巷曲。
古代一里等于多少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一里等于多远、古代一里等于多少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