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楷书字帖(千字文楷书字帖全文 楷体)

2023-04-08 09:30:36 生活知识 0阅读 回答者:admin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千字文楷书字帖和千字文楷书字帖全文 楷体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千字文楷书字帖以及千字文楷书字帖全文 楷体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智永和尚千字文茶的楷书写法

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智永舍俗为僧,居会稽之永欣寺,人号“永禅师”。说起智永出家之永欣寺,并非一般寺院,此寺本是王右军旧宅,不知何时施为寺院,初名云门寺,亦有称原为嘉祥寺者。据《会稽志》称:僧智永与其兄惠欣皆出家本寺,梁武帝以二僧德高,能崇释教,特以二僧之名,各择取一字,赐新额为“永欣寺”。

名贤古风,加之寺名由梁武帝亲题,使永欣寺成为越中名刹。智永自幼聪慧过人,尤喜书道,大有乃祖之风,毕生潜心书法,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楼阁之上,临写兰亭,磨损毛笔无数。所坏笔头,置大簏中,一簏可容石许,日往月来,七簏皆满。数十年间,智永书法亦达到了很高的造谐。后人称其临书,登楼不下,四十余年。虞世南心慕,曾从智永学书,妙得其体,声名也由此而起,成为初唐大书法家。

智永以兰亭真迹在身旁,穷年累月,心追手摹,深得逸少风神,所书真草千字文,飘逸俊秀,字字珠玑,见者无不惊叹。乃择八百馀本,散施浙东诸寺。及至宋时,或因岁月淹久,或因战乱,许多寺院已经不存,八百余本千字文也大多散逸,偶逢一本,值钱数万,寺院或以为镇寺之宝。智永长寿年高,几尽百岁乃终。终前,将一生珍视之兰亭墨迹,秘授与弟子辩才。

智永之所以传兰亭与辩才,盖辩才实是弟子中之翘楚。辩才俗姓袁,为梁司空袁昂之玄孙,此人博学多才,琴棋书画,皆臻其妙,书法造诣,直逼其师。他对于兰亭序,比乃师更加珍视。时天下窥视此宝者大有人在,他惟恐有失,暗将卧室梁上凿一秘槽,藏兰亭于槽内。此事绝密,无人知晓,只在无人时,方才关闭房门,把出玩味,私加临写。

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智永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他晚年就曾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直到如今,智永的《千文字》墨迹和刻本还被视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王羲之谢世后,《兰亭集序》的流向就成了一个谜。王羲之有七子一女,究竟谁承担了保管传承的重任?历史一下变得模糊不清,直到七世孙智永和尚这里,《兰亭集序》传承的链条才连接起来。

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所收录唐人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兰亭集序》自写成之后,王羲之自己十分宝爱,决意将其传之子孙。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侄子王孝宾(法号慧欣)一起出家,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常居永欣寺阁上临写《兰亭集序》,前后凡30年。毛笔笔头用坏就扔进大簏中,每个大簏的容量都在一石以上,居然装满了整整五大簏!智永曾书 *** 草二体《千字文》八百多本,分施于浙东地区的各个寺院,今天尚有墨迹原本传世。二人刚刚落发为僧时,都住于会稽的嘉祥寺,嘉祥寺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的旧宅。后来,为了方便给王羲之扫墓,就移居到了永欣寺,并将王羲之的坟墓迁移到了山阴县西31里的兰渚山下。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因为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发为僧,就根据两人法号榜其寺为永欣寺。据何延之的记载,直到唐代,当年智永临书的阁楼还存在。

智永禅师一直活了将近百岁才去世。临去世的时候,将《兰亭集序》墨迹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俗姓袁,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孙,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不妙绝。得到《兰亭集序》后,十分珍视,密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用来贮藏《兰亭集序》,对《兰亭集序》的宝重比之智永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代初年,英明睿智的唐太宗十分崇拜南朝士族文化,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诏令天下,几乎访摹网罗了所有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只有《兰亭集序》没有得到。不久,唐太宗得知《兰亭集序》墨迹可能藏在辩才处,就下诏让辩才将《兰亭集序》贡献出来。可辩才坚称没有,并说自己年轻时在侍候先师智永的时候确实见过《兰亭集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唐太宗不能强拿只能智取,于是,便有了一个极富戏剧色彩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有没有好的智永关中本楷书千字文字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达八百多本,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此卷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其余在中国本土者,南宋之后,俱成劫灰。只有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虽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但和墨迹相比较,锋芒、使转含混多了。相比之下,石刻本轻重变化小,用笔中锋侧锋不明,含混而不见锋芒。可见米芾“石刻不可学”是有道理的。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稍差一些。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复出后,很多学者不敢肯定为真迹。为了保险,说成是“唐摹本”。启功先生曾于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获观原本,在其《千字文说》中补记有“(纸色)盖敦煌一种薄质硬黄纸经装裱见水时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笔墨痕浓重处时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犹有内亮之色,更可知绝非钩描之迹矣”。先生以初唐人临本证明:这就是800本之一。并有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

    1912年日本小川为次郎氏把所得到的一个墨迹本影印行世,内藤虎考订认为,这即是所谓“拓王羲之书”“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那一卷。天平胜宝八年(相当唐肃宗至德元年) ,日本圣武天皇死后,其皇后藤原光明子在把他的遗物献给东大寺卢舍那佛,遗物中的《献物帐》即包含此卷,现在已改装成册。每页高29.3厘米,宽14.2厘米。光绪辛巳(1881年)杨守敬即在跋语中指为智永书。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继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后,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

隋智永《千字文》(合卷)墨迹本日本 高清TIF格式(容量:1.2GB)

;tid=49

(出处: 字帖迷-专注于书法资料分享)

二玄社 原色法帖选 智永《千字文》关中本欣赏

;tid=210

(出处: 字帖迷-专注于书法资料分享)

楷书千字文的内容简介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名篇及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龙开胜所著书法出版物。瘦金体《楷书千字文》为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纸质出版物《楷书千字文》二零零八年元月一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书法》杂志在二○○六年举办了书法“百强榜”的活动,在全国书法界有了比较大的反响,被称之为“南方书法媒体的第一大展”,也是在中国书协主办的系列活动以外的民间性的最大的书法活动。这个活动的初衷虽然是为了纪念《书法》杂志两百期而举办的,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前书法界发现新人、培养新人的要求。这个活动的有些举措是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首先活动的工作做得很细,对每件来稿都有落实,给每位来稿者都寄了《朵云轩藏古今法书选》明信片表示感谢,并寄了作品集。对入选百强的作品我们在杂志上用了一年多时间给予连续发表,对展览作品我们先后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连续巡展,同时,再通过评选,便有了四本一套的百强系列的《千字文》字帖。所以,人们所评价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只有一百强榜一对展览的细节是高度重视的,并且实现了每个承诺,包括退稿。一件事的成功是靠无数个细节的支撑,在这里我要感谢常熟市委的领导和常熟书画院的同志们给予这个活动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张锡庚同志的无私的帮助。他们的付出是我们这个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明信片、作品集和字帖是我们这个活动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也是给这个活动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字帖?

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玄秘塔碑》、《黄州寒食诗帖》等。

1、《兰亭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2、《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3、《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4、《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5、《黄州寒食诗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食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秘塔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宝塔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成宫醴泉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请大家帮忙看看 这个颜真卿的小楷是哪本字帖的

《千字文》,“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我也有这本字帖,版本不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千字文楷书字帖和千字文楷书字帖全文 楷体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zhishi/39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