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和内容)

2023-09-02 21:54:01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今天给各位分享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和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要考试
  •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
  • 3、考试的含义
  • 4、考试类型可分为什么?
  • 5、考试的意义
  • 6、考试是谁发明的

为什么要考试

考试目的在于:

1、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2、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考试是双向的反应,一是反应一段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二是反应老师教授知识的成果。

对于学生应积极面对考试,把考试当做学习能力的一次展现的机会,把分数放在次要位置,认真对待每一题。

对于老师应客观看待学生的考试结果,不应以一次考试成绩给学生下结论。不应过分强调分数,而是应该细细分析拆解试卷的每一个题目,从而让学生知道哪里应该提高,哪里应该继续保持。

扩展资料:

1、来源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

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2、方式

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3、标准

考前应明确考试的大纲,不同时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应公示给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

科举是封建社会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因为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为科举。

科举制最初是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而正式设置进士科,开科举是从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开始的。

一直到清朝光绪31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堪称古代的高考或国考。在唐朝时就很完备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元朝时,科举制一度被取消,蒙古人不看重开科取仕,灭了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就曾是乡试第一,会试是全国性的,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考试的含义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中文名

考试

外文名

Examination、Test

拼音

kǎo shì

释义

考查、考核

目的

让学生和老师了解此学生的学习情况

快速

导航

考评学名词考试形式发展过程国家司法考试考试焦虑心态调整

词语解释

1.考查,考核。

《东观汉记·吴良传》:“萧何举韩信,设坛即拜,不复考试。”

2.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对人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

《汉书·宣帝纪》:“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杂记》:“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

3.考察知识才能等的一种方式。

《镜花缘》第六十五回:“其实此番考试,原无须回避,这是卿等过于谨慎之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考试的成绩很好,心里很高兴。”

清王枚《睢州志·学校》:“旧移洛学书院在州署之西,系袁氏(袁可立)故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州牧马恕修月课考试,应用器具咸备。”

4.指主持考试。

《镜花缘》第六十五回:“将来能彀托赖伯母福气,再遇才女部试,诸位伯伯同侄女父亲都不派入考试,那就好了。"

考试

考试

考评学名词

概念

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即:“非开卷考试,除了题目,任何东西都不能看地做功课”。

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按主办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的任务,并由主办方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来源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方式

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标准

考前应明确考试的大纲,不同时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应公示给考生。

目的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考试类型可分为什么?

考试类型可以分为:效果考试、资格考试。

效果考试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资格考试的目的是以获得某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台的资格。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扩展资料:

1、考试的方式

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2、考试的标准

考前应明确考试的大纲,不同时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应公示给考生。

3、考试的目的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试

考试的意义

考试的意义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无论从主考者的角度看,还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效果考试都仅仅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

在效果考试中,学习者一定要坦诚地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靠一些小技巧可能会提高自己的测试成绩,但这种提高无疑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阻碍了教学者对学习者以及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

考试的形式:

1、升学考试

中国选拔人才,向来以考试为准,在升学过程中考试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常见的升学考试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其中高考也是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2、职位、资格考试

同样在选拔优秀员工或工作人员上,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考试。常见的有公务员考试、招警考试等等。

3、语言考试

改革开放,中国的留学和移民现象也越来越热,其中也出现一些相应的考试,留学和技术移民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测试,如去英美国家必考的雅思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考试

考试是谁发明的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到后来,创办了学校,这种有着千年历史的制度流传下来,形成了现在这种考试。

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和内容、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定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86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