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青砖黛瓦马头墙,这是徽派建筑最突出的特点。还有徽州古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四水归堂”。
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与山川、河流、田地、道路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徽州整体上的优美、和谐景象。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三绝“(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
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的古牌坊与古民居中的天井、古祠堂并称“徽州三绝”。
牌坊与徽州人的生活密切而不可分割,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
一类为标志坊;
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着科举成就的。是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忠孝等而建造的建筑。
古牌坊
徽州民居,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总叫人想到青砖黛瓦马头墙,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
古民居
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场所,是村落的核心,是人们趋吉避凶可信赖的保护点。徽州古祠除了承载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外,在建筑艺术上,也堪称杰作。还是教化的平台、宗族议事的场所、重要公共活动的处所、族内惩戒的公堂。
古祠堂
马头墙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又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有的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马头墙不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马头墙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安全可靠,这种做法被现代建筑借鉴,符合消防安全。
马头墙
马头墙
徽派“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派“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三雕"集美学、力学、数学、历史学、生态学于一炉,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木雕
砖雕
石雕
天井“四水归堂”
徽州的天井,集采光、通风、排水之用,是我国南方传统建筑形象的重要构成元素。
古徽州的天井被称作“明堂”,也有着“四水归明堂”之说。
徽商长年在外经商,财源来自四面八方,希望图个吉利。水主财,故而“四水归明堂”。天井四周的屋顶坡面,东西南北四面的雨水通过小青瓦流入家中,意味着肥水不外流,象征着财气的汇集。这种对应关系,也是徽派古民居营建者心理的折射。
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
徽州古建筑是古代文明的真实见证,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令人惊叹。
徽州古建筑在其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直接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人类珍贵的实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