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想说话,也不想跟人打交道,说明了人生的三种状态!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不合群,也不想搭理谁,态度非常冷漠。
我们习惯性用这样两句话来理解不合群的人,或者安慰不合群的自己——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猛兽独来独往,牛羊才成群结队。
似乎,每个人都为“孤独”寻找理由,并且说明“孤独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强者,是社会上最贵气的人。
事实上,一个人不想说话,也不想跟人打交道,说明了人生的三种状态,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01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目标,并且目标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只能独来独往。
有的人,内心是非常期待合群的,并且很想加入到高级的群体去。想一想,要是可以巴结高人,自己就能被拉一把,从而迅速崛起。
攀龙附凤,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人生发展上,是有一定好处的。好和坏,是死对头,也是搭档,还相辅相成。
明代的冯梦龙,因为写下了《警世通言》等书而著名,但是他在写书之前,生活很不顺。
本想多读点书,能够一举高中。但是考场没有青睐他。读书得来的朋友,也各奔东西,有人高中了,和他不在一个层次。
爱上了名妓侯慧卿,但是拿不出银子帮其赎身,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跟随富人回家,卿卿我我。
经过多番思考,他决定在家里写书。
直到五十七岁,他才做了贡生,破例授予丹徒训导的官职。
很多人,本来和你同路,但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不同层次了。
我们小时候,有玩伴;读书时,有同学;长大了,有同事;逢年过节有亲戚。但是能够陪你走很久的人,只有自己的家人。
看清了人生路的真相,你就会变得不想说话,不想和人打交道。因为你的话,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每个人的格局也不一样,显得很多余。
当你强行加入群体时,发现别人的路,不适合你,因而不得不退出来。
有的路,注定是“孤独的”,你只能一个人走下去。也就是这样的状态,让你有了一个人的精彩,从而汇聚了光芒。
要知道,一个人发光,虽然微弱,但是人生不再迷茫,未尝不是好事。正如冯梦龙在书里写的:“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把自己遗弃在圈子之外,就能努力发展志趣,走得更远。别人只会碍手碍脚。
02
“弱者无社交”:非常落魄的人,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起,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你参加饭局,就会发现“排座”的方法:有钱有势的人、长辈,在主要位置,落魄的人、可有可无的人,往往在最不好的位置,甚至没有位置。
如果你在单位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你参与应酬,往往要为大家服务,而不是坐在饭局上,和大家扯关系。
人生沉沉浮浮,很正常。但是你的沉下去的那一刻,或者在没有崛起之前,是不要努力发声的,社交也是可有可无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认识了自己的落魄,那就顺理成章地学会了沉默,淡出了圈子。
北宋的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之后,举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韩绛做宰相。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想尽办法阻止王安石再次被启用,还在郑侠案件中,故意牵涉到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在李士宁案件中,让王安石牵涉其中,难以翻身。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隐居江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有苏东坡等人来拜访他,但是人生的冷清,仍旧无法避免。
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说了这样一句话:“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当你有价值的时候,你的社交就有了价值,你的言语就会得到很多的掌声,若不是这样,还是少说几句,少去凑热闹。
与其去别人的场面上去做一个凑数的人,不如回到自己的小家庭,过小日子。慢慢熬,总有一天会崛起;夸夸其谈,反而是自惭形秽。
03
“君子之交淡如水”:进入人生后半场的人,开启了断舍离的模式,喜欢享受独处。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会看淡社交,也不想说什么了。尤其是五六十岁之后,你不再是职场上的高人,也不是朋友圈里的红人,就是端起酒杯,也发愁,毕竟身体不如小伙子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社交太多,自己常常喝醉,还欠别人的人情。可是你又不能持续在职场上走高,显然社交是多余的。
废话太多,那么是言多必失。你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你的观点,慢慢会过时。别人也不太爱听。尤其是虚伪的话,连自己都讨厌。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的烦欲与执念,当离。这就是后半生最好的选择。
混了一个大圈,能够有三五知己,就很不错了,若是没有,一个人独处,也是一种享受。
04
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年迈。
我们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家庭。
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过太多的人,就会真正理解人生,活得通透。
人情交往,是为了人生路做铺垫,若是人生进入了特别的状态,那就只能靠自己。靠谁,都会寒心。
别担心,你习惯了不说话,不去和人打交道,说明你正在积极地改变自己,走向阳光的生活。
自己的心灵里,有快乐,有安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