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朋友,家庭条件尚可,毕业以后在离家近的一家单位工作,非编,工作不累,人际关系简单。
大学毕业几年来她一直在考公,去年终于如愿考上。但她考上的这个岗位,在我们隔壁市的偏远且经济不发达乡镇,回趟家(家在本市市区)要颠簸五个小时,也没有直达高铁。虽然但是,她还是决定先接受这个职位,将来找机会借调回市里。
调回来有希望吗?说句实话:很难很难很难!
调动是一条十分难走的路,更何况还是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的异地调动。
具体难在哪?鸭哥认为至少要走三道关。
第一道是程序关。
调动至少走三个程序:一是有接收你的单位;二是原单位愿意放你;三是组织人事部门给力。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现在落后地区、基层单位人才紧缺,调动的口扎得很紧。倘若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不仅要去的单位去不了,原单位也很难待下去。
鸭哥就有一个大学同学,在上级机关的遴选中考取了笔试第一,但因为是瞒着原单位,所以原单位不肯出具“同意报考证明”,最终无缘面试。
并且此后,他在单位很不受待见,领导觉得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导致同事也不好跟他过密来往,现在日子很难过。
总之调动一定要按组织程序,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先斩后奏。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说,这个人肯定跟原单位领导关系不怎么样。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得罪领导,即便做不到跟领导关系亲近,但至少可以做到关系不僵吧。
不管你信不信,在职场上的很多时候,领导的一句话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
有时你为了当下的不服气进行了一些反击,其实最终还是得自己买单。
第二道是门路关。
调动里,最难的还是“有接收的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成功了一大半。
想要事先知道哪些单位愿意要你,就得找到一定的门路,而想要找到门路,就得找到能说得上话、有决定权的人。比方说你想要在县一级调动,那就得去市里打听,想在市一级调动,那你肯定得去省里打听。
一个地区的公务员队伍里,真正有实权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是无权无势的小喽啰,比如科长在市一级的机关里,处长在省一级的机关里,都只是一个需要踏实干活的兵。
且不说认识有实权的领导的人有几个,你认识人家后又跟对方有交情的有几个?有交情且愿意交心的,又有几个?愿意交心且愿意帮你解决困难的,又有几个?
反正咱普通人是一个都没有。
第三道是脸面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有所得,就要放得下脸面,低得下身段。
那些调动成功的人,都付出了常人所不知的努力。脸皮薄的人未必看得惯、做得出。
认识一位科长,他从某县机关成功调到市直机关,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是把领导奉为父母的人,常年把时间交付给领导,把领导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出钱出力毫无怨言。
试问,这种牺牲精神,几人能有?
还有那些你看不惯的所谓的溜须拍马,可能给你二十年也不一定能修炼到他们的水平,当然鸭哥不是鼓励大家做这方面的修炼,只是陈述一个可能性和事实。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调动里最靠谱的一条路还是要靠实力。
上文提到的遴选考试,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平时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做必要考试的准备。
也可以努力打造一技之长,用实力为自己增添光环,成为一枝独秀。比如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稀缺人才就非常吃香。
单位里能被领导看重的有两种人:一是能让他有面子的人,二是能让他得利的人。
这年头,人才在哪里都吃香,领导抢都来不及,说不定哪一天就被上级部门直接点名调走了。
除实力外,还要细水长流积攒人脉。你那些有潜力的同学、同期生,还有工作中接触到的人,和他们处好关系,有时候也能绝处逢生。
当然,前提还是你自己要有一定实力,不然机会来了,也不一定能抓得住。
最后,鸭哥还是想要提醒要一心考公的小伙伴们:与其走“异地调动”这样难走的路,不如一开始就选择一条愿意走的路。
考公前一定要问自己的是:是不是只要一个身份?如果是,可以不用考虑地域,只要能考上就行;如果有更多要求,那就要考虑地域因素,免得考上后失落、后悔,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公务员的身份就有本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什么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像鸭哥的那个女性朋友,家里车房钱一样不差,自己能力也还可以,如今为了一个身份,可能要在异地乡镇长期工作,一个月才与家人朋友见一次面,确实舍弃了很多东西。
人生最难的是什么?是有了选择后,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
如果是单选,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如果是双选甚至是多选,我们便有了纠结、犹豫。
其实无论选哪一个,都必然有后悔。希望大家都能谨慎地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