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庐隐《海滨故人》,才明白,至亲至伤皆是亲人。
第一次看庐隐的书,细腻的儿女情感,代入感很强。
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才情真的可以算是屈指可数的,若不是一生痴迷于自己的爱情,相信也会给文坛留下不少著作。
《海滨故人》讲述的是五位女性围绕着他们的友谊,从求学到结婚生子的经历。
五位女性从天真浪漫到对感情归属的迷茫,眼泪交加,离愁别绪,才发现真的主导他们生命路线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亲人。
除过其他感情相对完美的三人,露莎和云青尤其影响较深。
露莎的倔强
露莎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倾向,因为出生的时候祖母逝世,被母亲认为是不详的孩子。
后又因生病被母亲托付给奶妈抱去乡下寄养,幼年的她以为奶妈就是自己的母亲,奶妈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姐妹,直到四岁才被接回家。
所以露莎生性孤僻,但是又很倔强。极富有感情,但又很理智。
她也是五个人中最具个性的一个:
“生命是我自己的,我凭我高兴去处置它,谁管得着?”
所以她一直都是一个矛盾的人,这样注定她面对情感,总是既想要靠近又想要疏离的不调和状态。
五个朋友,每每分开,露莎也是唯一一个不显山露水的表露离别之苦,私下却总是自己大哭一场。
关于母亲,露莎只记得在她最后一次临别前母亲地不舍,伤心大哭。
母亲死后,露莎在母亲灵前守了一个月,她翻开那些与朋友们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她在极度的眼前空明状态下缓过来之后,就是解脱。
因为了无牵挂,她大胆的同有妇之夫决定给自己的感情一个结果。
露莎是五个人中最为理性的,在宗莹整日沉迷于爱情时,她劝诫到:
“我希望你在快乐的时候快乐,不要忘了你的前途吧。”
她不沉迷于感情,所以在道德束缚的前提下,她选择跟那个人只是保持着精神交流。
母亲的去世,朋友的离散,让她义无反顾的想要有一个归宿,不顾一切。
露莎就是那种从小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因为缺乏她总是在掩饰。有妇之夫梓青的忧郁和缺乏关爱让她的内心找到了一个填补之处。
所以她明知是错,还是一步步的沦陷进去。
所有人不知道露莎最后怎么样了,只是知道她虽说没有牵挂,但是那几个朋友拥有都是她的牵挂。
云青
云青跟露莎相反,因为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
在没有进入学堂之时,她的世界无忧无虑。
她渴望知识,原本以为有了知识就会更加快乐,没想到因为知识她一直都在自相矛盾中度过。
也是因为被看重,还有理智,她不曾为谁跟父母翻脸过。
当父亲看不上那位想要与她相交的蔚然时,她只是无声的选择放弃。
她内心倾向婚姻是自由,可是父亲的反对,她便沉默。
因为她内心世界觉得不能忤逆父母,传出去给父母添堵。
她总是理智的将自己的心事藏好,读书,写字,教弟妹识字。
后来蔚然结婚,她作诗一首送给了蔚然,祝他们前途如花之灿烂。
所有人都觉得云青是好的,一切相安无事。
后来陪着家人南下回到了老家,一日给露莎寄来一封信。
信中是一个故事,露莎才知原来,很久了云青对蔚然仍旧还有感情。
他们都是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在传统和新文化之间徘徊惆怅。
云青看似是一个极乐观的人,她的梦想就是想要做一个完美的教育家,哪怕是去农村。
就这样的一个人因为亲人,成了她最大的绊脚石,她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成为教育家,只是回到老家陪着父母到老。
因为叔叔的建议,她逐渐研究起佛经来,像是一个闹市里的隐者。
云青的选择,没有亲人道德式的捆绑,只是因为内心那道无法跨越的坎。
困住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是自己,而最能捆绑人的就是亲情。
最后
《海滨故人》既是女儿心事,也是女儿之无奈。
对于女人的一生,就像是露莎对梓青所写信中所说:
于不幸的人生中,勉强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