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最早的历史源头,现有史料和考古证明的最早朝代是夏朝,夏朝之前的史料少之又少,大多数又和神话息息相关。
提到夏朝之前的尧舜禹,以及再往前的三皇五帝,基本上就不是那么明确了,“三皇五帝”分别对应哪三皇、哪五帝,甚至都流传着多个版本。
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开篇的《五帝本纪》却对此进行了一番较为详尽的描述。
在司马迁《史记》版本中,“五帝”分别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这“五帝”之首,就是黄帝。黄帝我们都比较熟悉,如今自称炎黄子孙的我们,对炎帝和黄帝这两位祖先有一种源头上的崇敬。
据早期史料记载,华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和女娲,而女娲又生少典。
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子,先娶女登为妻,生炎帝;又娶附宝为妻,生黄帝。
从这个版本上来看,炎帝和黄帝其实是亲兄弟,两人又为不同部落的首领。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名轩辕,传说生来就极其聪慧灵异。炎帝为神农氏,传说尝遍百草。
由于部落纷争,轩辕黄帝处于有利地位,神农氏逐渐式微,同时九黎蚩尤不愿归顺,黄帝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为万民臣服,居于最高地位。
轩辕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名字的14人。但最为出名的,还是要数长子玄嚣和四子昌意。
玄嚣又叫青阳,他生了个儿子叫蟜(jiao)极,蟜极又生儿子高辛。这个叫做高辛的玄嚣之孙,就是后来的帝喾。
黄帝四子昌意,娶若水部落的女子昌仆,生儿子颛顼,又叫高阳。颛顼生儿子穷蝉。
所以可以捋一下他们的关系:轩辕黄帝驾崩后,由他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颛顼即位,被称为黑帝。
颛顼虽然生下儿子穷蝉,但他死后儿子没能继承,反而由他大伯青阳的孙子高辛接替位置,也就是帝喾。
后来,帝喾娶了陈锋氏的女子,生儿子放勋。帝喾驾崩后,先是由放勋的哥哥挚继承帝位的,但是挚并不擅长管理政事,后来放勋接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帝尧。
尧打破了父系血统继承帝位的传统,考虑到自己的儿子丹朱并不擅长治理天下,于是采取禅让,将帝位继承给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人名是根据地名来取的,尤其是这些名字也会被当成国号,所以某些简化的记录存在歧义。
比如女娲生少典,有人认为少典是一个地名,也有人认为是一个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黄帝之父少典就是一个人。
上面的“五帝”,就是司马迁所指,相对来说这个版本的公认度也比较高。但是在不同的版本中,还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比如在《吕氏春秋》中认为,“五帝”分别指的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资治通鉴外纪》认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和尧才是“五帝”。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三个不同版本的差别,就是有无太昊、少昊和舜。
传说太昊是东方青帝,对农田改革、发明乐器、知网捕鱼、任命官吏、创造历法等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少昊据说是黄帝的儿子,也有一说少昊就是玄嚣(青阳)的。在现今的山东曲阜,还有一处旅游景点,叫做“少昊陵”。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真正的“五帝”是否真实存在,到底是哪几位,已经无从去考据了。但一般提起来,还是司马迁《史记》版本的认可度更高。
“五帝”尚且有不同的版本,那“三皇”就没有特别明确了,版本同样也有好几个。
其中最为普遍的一个版本是,“三皇”指的是三个杰出部落的首领,分别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当然也有一说,这“三皇”是指的天皇、地皇和人皇,而天皇指的是伏羲,地皇指的是神农,人皇指的是轩辕。
由于“三皇五帝”本身就处于早期人类历史和神话的交接地带,流传的版本甚多也是可以想象的。
甚至基于此,还有不同的文化渊源,比如“三皇以道治,五帝为德化”这个思想观点,也在这段神秘的历史中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