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赞美老师吗?你可知道它真正意义?
每逢教师节,总会想到一首著名的诗句来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将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无私地付出奉献,直至生命的尽头,这是多么高贵的气节啊!但你们可曾细细品读过这句诗的来历和它所蕴含着的真正意义?
这句诗来源自晚唐著名的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情人之间浓浓的相思之意,而非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赞美奉献精神: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年少之时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却因其道姑身份不能对外人道出,只能将这份禁忌之恋深深埋葬在心中。
偏巧李商隐又是内心情感极其丰富之人,迫于无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只好将自己的一腔激情寄予诗作,因而创作出极为优秀的爱情诗用以宣泄自己和爱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李商隐的大多数爱情诗均是为了纪念与宋华阳之间的恋情所作,在李商隐的众多爱情诗中,尤以他的《无题》组诗最为出名,本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更是其中的佳作。
本首诗的作者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著名的爱情诗诗人,他的文采卓尔不群,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后世的许多历史文学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众多优秀诗人中,李商隐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他的诗歌风格十分鲜明独特,后世无数文人才子争相效仿,却无一人掌握其精髓,由此可见他的诗作对后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商隐在本首诗中充分的运用了各种意象,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浑然天成却不失哀婉缠绵。开篇诗人便通过对于恋人之间相思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感运用两个“难”字表现出来。
既体现了情人之间有情人饮水饱的心态,暗喻自己迫于现实的无奈的怅然和与恋人之间不愿分离的痛苦之情,又透过短短几个字奠定了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的情感基调。
并且通过对于东风将歇,百花残败的伤感景象映衬着自己内心的无尽伤感和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无能哀叹。
颔联就是曾被无数后人误以为赞美奉献精神的佳句,然而这句诗恰恰是描写了诗人与恋人之间的缠绵相思之意如春蚕吐丝一般,如蜡烛燃烧一般,只有死去,情意才会断绝。
这是用来形容二人之间情意绵绵,不可断绝,充满了相思相守之意。
其中的“方”和“始”二字,更是突出了诗人对恋人情意深重,不会放弃的决心,颇有种:世界崩塌,世间一切事物都灭绝了,我对你的情意才会消失的感觉。
颈联则通过对女子对镜梳妆,担忧年华易逝和男子彻夜不眠,担忧月色凉人的对比描写,意在侧面衬托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以至于面对发髻如云也会担心青春老去,担忧男子的思慕会不会消失;
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使得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又担心夜色寒凉,会不会使得女子受凉;
这两句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相恋的男女之间互相牵挂,彼此担忧对方对自己的情意,患得患失,体现了诗人对于男女之情的刻画情韵深长,突出了诗人凄艳浑融的诗歌风格。
尾联中诗人运用的“青鸟”的意象,暗指二人不能相见的凄苦心境,然而“此去无多路”与“青鸟”形成转折,使之更形象生动的突出了二人虽隔不远,却依旧心中挂念的缠绵心态。
同时与上文中二人难舍难分的场景相融合,既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又将男女之间相恋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所描写的男女之情并不只是单指诗人与恋人之间,更多的是所有痴男怨女之间的情感缩影,因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常受到后人的追捧和模仿。
本首诗语言含蓄委婉,缠绵悱恻,充满了朦胧之美。
李商隐在本首诗中还运用了意象、对比、比喻、衬托等手法,来更深层次的表达对于情思的理解和对自己内心的剖析,体现了诗人心中浓烈的相思情意,实不失为爱情诗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