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民族英雄,一生主要有两大功勋,一是抗击清廷,二是驱逐外夷,使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两者无论那一件拿出来,都足以名垂青史。
满清建立的政权虽非汉人所建,但毕竟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所创,归本到底也是国家内部纷争,尤其是后世满汉融为一体后,更加凸显其内部矛盾。
但后者就不一样了,而郑成功之所以被后世铭记很大原因也是出于此,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人,当之无愧都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仅仅赶走了荷兰殖民者,经营台湾一年有余之后,郑成功就死在了台湾,年仅39岁。
而有关他的死亡原因竟然还跟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关系,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今天就来讲述一下。
“郑成功的辉煌一生”
郑成功,原名郑森,又名朱成功,而他的“朱”来头不小,乃是南明隆武帝赐予的“国姓”,虽然大明已经日薄西山,但毕竟这份荣誉还是十分难得,可见当时郑成功的受宠地位。
而之所以受到南明皇帝的宠爱,说到底,还是郑成功的身份跟实力都不一般。
由于他的父亲郑芝龙手握重兵,是当时南明小朝廷的中流砥柱,因而他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能,加上本身也确有不俗的本事,被隆武帝看重并委以重任。
虽然郑成功的成长离不开他父亲的影响力跟推荐,但在一些原则上的“大方向”上,他明显有别于自己的父亲。
尤其是后期郑芝龙审时度势,投降了清廷,但作为其子的郑成功却并没有追随,而是继续扛起了“反清拥明”的大旗,并终其一生,都没有屈服于清廷。
这就是郑成功受到后世尊崇的另一个原因,“铁骨铮铮、忠诚不二”,与其父亲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郑成功的一生都在与清廷进行顽强抗争,抓住一切机会收复故土,几经波折,但最终天命难违,不得不收缩到福建厦门一带,并开始着手横渡台湾,以图东山再起。
可以说,历史选择了他,在他的大军所到之下,荷兰东印度公司顷刻崩溃瓦解,被侵占的台湾岛屿再次回到了祖国怀抱,虽是不得不为,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可以说大功一件。
驱逐荷兰外夷后,郑成功开始着手经营台湾,不仅效仿明朝开设了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利用台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养兵富民,以图时机成熟,收复故土。
但不幸的是,仅仅一年之后,郑成功就在台湾去世,年仅39岁。
随着郑成功的“赫然早逝”,南明最后的希望也几乎丧失,而对于新生的台湾政权来说,也是重大打击。
那么,郑成功为何会英年早逝?
“畸形的不伦恋”
郑成功退守台湾之后,大陆仅剩的厦门沿海据点就交给了长子郑经来把守,而这位郑经能耐也不小,作为郑成功的长子,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备受历练,因而也最受器重。
但这位公子虽然能力不俗,但却对于自己的家庭婚姻不甚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郑成功一手包办的,对方名门千金,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双方称得上“门当户对”。
但可惜的是,这段婚姻却不受郑经的喜欢,对于这位夫人,郑经虽然不敢违背父亲安排,却也在婚后从不宠爱,并刻意保持了距离。
好不容易脱离了父亲的管束,自己独自担起了地方大任,郑经在备战之余,心思也就开始活络了,竟然将目标放到了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身上。
这么一来二去,两人不仅私通,并且还生下了一个私生子。
但为了避嫌,郑经只好谎称是自己的小妾所生,并将这个消息报给了父亲。而郑成功对于这个消息一开始也是极为高兴,不但亲赐姓名,而且还赏赐了不少宝物。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个消息还是被朝野上下得知,当时的士大夫十分注重“传统道德”,将其看成是“违背传统、大逆不道”的事情,因而上下非议不断。
事实上,陈昭娘作为郑睿的乳母,跟郑家并没有血缘关系,跟郑经也毫无联系,他们私下结合,按说并不违背传统。
但在当时古人的观念中,乳母作为“三父八母”之一,应等同于父母的地位,而作为郑睿的哥哥,郑经也应该视陈昭娘为母,如此一来,“超越辈分”的事实就坐定了。
而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郑成功当然也不能接受,因而一怒之下,将陈昭娘赐死,试图惩罚长子,同时以此来平息这场“众怒”。
但没想到的是,派出去的人压根就没有见到陈昭娘,原来,得知父亲派人来的消息后,郑经第一时间将陈昭娘隐藏了起来。
原本事情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但没想到的是,得知此事的唐显悦极为不高兴,护孙女之切的他立马修书一封送给郑成功,语气责备称:
“足下若不能管住自家人,谈何治理一方土地百姓?”
而看到这句话的郑成功也羞愧难当,震怒之下,他即刻派出了自己的兄弟郑泰,下令将郑经、董夫人、以及那个孩子一并处死,而董夫人就是郑经的生母。
之所以牵扯到董夫人,最大原因是郑成功觉得董夫人陪伴在侧,竟然约束无方,在眼皮底下放任郑经做出了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而得到命令的郑泰也是左右为难,思虑之下,竟然率领一帮文武公然反对郑成功的决定,请求收回命令。
面对自己的命令得不到执行,郑成功一气之下,竟然卧病不起,再加上永历皇帝、父亲郑芝龙相继被害,这给郑成功产生了致命的打击,结果,天不假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可以说,郑成功是带着遗憾走的,而他的死也标志着明朝最后的希望的破灭,之后,郑经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与清廷对抗了二十多年,虽然小节有亏,但民族大义却从没有动摇。
如果郑成功泉下有知,也算了无此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