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刻在哪里)

2023-07-20 23:47:02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题西林壁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刻在哪里)(图1)

【诵析】

先听听诗的背景故事。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在黄州待了几年之后又被贬到汝州,从湖北黄冈转移到了河南的临汝,但官职都是闲职。

去河南的过程中经过九江,苏轼就和旧友参寥一起去游玩了庐山。

游庐山的过程中,苏轼没有像现代人一样拍照片,而是写下了很多首记游诗。

《题西林壁》,就是这一系列诗歌中压轴的作品,是苏轼走到庐山山脚,回顾整个旅程时写下的游记总结,也是庐山带给苏轼最大的收获。

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刻在哪里)(图2)

诗题《题西林壁》,也就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西林寺位于庐山西麓。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很好懂。

前两句是苏轼所亲身经历:这站在庐山里面呀,总感觉很容易迷路,因为左看右看,山峰都是千奇百怪,不带重样的。

最神奇的是,你换个位置之后,又会感觉所有的山峰都变了个模样,“远近高低各不同”。

喜欢爬山的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在山中跟着阶梯转来转去,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爬台阶机器。

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刻在哪里)(图3)

后两句写的则是苏轼的感慨与思考:唉,为什么就是认不清楚庐山真正的样貌呢?大概是因为我现在身处山中吧。

“庐山真面目”现在是一个很普及的成语。常用句式:“久仰大名,这次终于见到你的庐山真面目啦。”有时候好像也用作贬义。

还有一句类似的,叫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苏轼这最后两句意思相近。小时候喜欢和爸爸下象棋,妈妈在旁边看着,经常会用到这句话。

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刻在哪里)(图4)

下面说说这首诗的创作特色。

苏轼提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并不刻意去走唐诗老路,而是希望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才学为诗,以言理为特色。

这一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入到通俗晓畅的语言中;追求的最终目标,则是平淡。

因为语言平易,所以读起来容易;又因为哲理深沉,诗歌淡而有味,含蓄蕴藉,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题西林壁》便是代表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77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