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

2023-07-17 20:07:03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朱棣的文武雄才,确实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关注。

然而,尽管朱元璋对朱棣赋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始终没有让他接班。

这是为何呢?

朱元璋对朱棣的高度重视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十一岁时被封为燕王,二十一岁时就藩北平。

朱棣就翻藩北平后,很快就表现出了高人一筹的军政才能。

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任贤使能,使人各尽其才。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1)

二十三岁时,朝廷对漠北用兵,命名将傅友德“听燕王节制”。朱棣率军攻到迤都山,擒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这些杰出表现,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关注。

朱元璋去世前,敕朱棣:现在海内太平,但夷狄之患怎么能不防备呢?朕的儿子中,只有你“才智克堪其任”。秦王、晋王走了,现在属你最长了。“攘外安内,非汝而谁”?

此外,朱元璋还多次谕示诸塞王和镇守北方的将领,确定代、辽、宁、谷诸塞王府的护卫军,以及诸将所统的军马,“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

朱元璋又单独面示朱棣:“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

显然,朱元璋明确表示朱棣是诸子中才能最为杰出者,甚至好“攘外安内”的重任托付于他。

那么,朱元璋是否考虑过让朱棣直接作接班人呢?

史书说朱元璋“常有易储意”。

这个“常有易储意”,是否是朱棣登基后编的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没有发布过任何书面文件以朱棣为接班人,甚至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很快就册封皇太孙。接班人?压根没有朱棣的份。

这是为何呢?

朱元璋的“规矩”

任何王朝,都需要一套“规矩”,作为统治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秦朝“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此作为统治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作为统治思想。

朱元璋也需要一套严谨的统治思想。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2)

朱元璋立国不久,与刘基、宋濂讨论“礼乐之制”时,就明确要以孔孟之书为经典,以程朱注解为“规矩”,为天下立学、办科举,并钦定朱熹的《四书集注》为科举经义考试标准。

可以说,朱元璋排除杂书异说,甚至质疑孟子的一些观点,“勒成一经”,可谓“罢黜百家,独尊程朱”。

此后,朱元璋又以程朱理学为基础,自作《大诰》,以之为经典。

办学时,朱元璋以政令规定学校必学《大诰》,规定学生每三日必须背《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违者挨打,甚至令“今后科举岁贡生员,俱以《大诰》出题试之。

而程朱理学中,宗法被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传统的宗法思想被推崇到了极致。

严格的世袭规定

明初时,世袭制度可不只是在皇族中才有。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3)

各王、贵族,都世袭,而且,军户也是世袭的。

因此,为世袭制度确立明确、严谨的规矩,并坚定、严格地执行,是朱元璋的“刚需”。

朱元璋对此做了严格的规定。

比如:亲王的嫡长子,十岁就要授金册,立为王世子,次嫡子及庶子封郡王。如果王与正妃五十岁了还没有嫡子,才立庶长子为王世子。

对于武官爵,则规定:嫡子袭替,长幼次及之。如果嫡子袭替有困难,要以嫡子的庶子孙次及之;实在不行,才以弟弟继承。

朱元璋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了世袭制度,以此为维持天下各类制度平稳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朱元璋规划的世袭制度,在“立嫡”、“立长”、“立贤”之间没有任何纠结!

依照祖制,不但朱标、朱允文的继承顺位在朱棣之前,就是当时正值壮年的秦王、晋王两个哥哥,依“长幼次及之”,顺位也在朱棣之前!

朱元璋的解释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4)

朱元璋在正式册立朱允文为储君时,给出解释:我开创的大明帝国及其一切章法艘是要传之后世的。如果我自己不遵守自定的祖制,将来子孙后代就会仿效,不利于大明长治久安。子孙后代的治、乱不仅与我所立祖制有关,取决于我自己是否执行我所立的祖制。

显然,作为开国皇帝,大明祖制的指定者,朱元璋考虑问题不仅着眼于一代、两代,而是他心目中的千秋万代。

朱元璋的规划

早在洪武九年时,叶居升就提出过藩王与天子关系的问题。

他指出:想想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诸侯王“迭相拥兵,以危皇室”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希望陛下能限制藩王,早做准备。

朱元璋大怒,将叶“系死狱中”,此后,再没有人敢提此事。

显然,朱元璋并非不知道西汉、西晋的前车之鉴,只是他另有规划。

朱元璋立国后,要加强中央集权,自然要处理好与拥兵大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封藩王,并令燕王、晋王等人节制诸将,是要将兵权从异姓将领之手收归塞王。

朱标去世时,蓝玉、冯胜仍是带兵大将,朱元璋要处理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与异姓将领的矛盾。

至于塞王拥兵,是否会“以危皇室”,朱元璋也有自己的安排。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5)

明初藩王“分封而不裂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与汉、晋初期的诸侯王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藩王可以直接指挥的,是其护卫军。他们负责亲王的侍卫、仪仗和防御非常之事。

亲王在王国内,可以直接调遣、指挥这支军队,单独应变突发状况,但他们仍然隶籍兵部,最终调遣权仍在朝廷。

但是,护卫军隶籍兵部,遇有战事征调时,需听命于朝廷,由王调遣。

此外,王国内还有守镇兵。

亲王们拥有统辖、指挥王国内守镇兵的权力,但要调动,需要皇帝的御宝文书。

所以,塞王们虽然能节制诸将,但其实际上是地方守军的监视人和皇帝在地方的军权代表。

朱元璋去世前,再次强调: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唯护卫军听王。

所以,实际上,后来建文帝削藩时,诸王本不具备反抗之力。

建文帝削藩时,很短的时间内,五王被废,即便是燕王,也一度身边只剩下张玉、朱能等800人。

这与汉景帝时,稍夺封地,就引起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时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图6)

可以说,如果不是建文帝与燕王的能力过于悬殊,燕王本不足以,至少不足以立刻对皇权构成威胁。

总的来说,朱棣的能力在诸子中最为杰出,这一点是朱元璋所认可的。

然而,朱元璋为实现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制定并严格执行祖制。

在祖制中,“立贤”并非选择继承人的选项,因此,朱棣不可能成为接班人。

朱元璋的规划,是以诸王作为皇帝的军权代表,将军权由异姓将领手中收回。

同时,塞王虽能在朝廷命令下节制诸将,但其不过是“军权代表”,其实际力量与汉、晋时期的诸侯王不可同日而语。

朱棣在极端悬殊力量的情况下,以其文武雄才,成功夺得帝位,这一点,或许非朱元璋所愿看到的。

朱棣夺权后,虽然继续推崇程朱理学,拿着太祖祖训说事,然而,燕王夺位一事始终说不过去,太祖祖训,已成虚伪之言。

燕王夺建文之位,只是帝王家内部纷争,尤有方孝孺等人为建文死节。

崇祯亡国后,诸臣先迎闯王,后拜满清。

其中差异,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76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