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艾要讲的城市是岳阳市,别称岳州、巴陵,是湖南省的地级市,拥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县两级。当时的岳阳市属于长沙郡管辖,东临庐江郡(今江西境内),南濒南海郡和桂林郡,西接象郡和黔中郡,北边与南郡、衡山郡接壤。
西汉时期,当时的岳阳市属于长沙国(西汉开国~汉武帝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众多封国之一)管辖,东濒豫章郡(今江西境内),南毗桂阳郡和零陵郡,西边与武陵郡接壤,北靠南郡和江夏郡。
东汉时期,当时的岳阳市属于长沙郡(东汉封国已经不存在了)管辖,东临豫章郡(今江西境内),南与桂阳郡、零陵郡接壤,西毗武陵郡,北靠南郡和江夏郡。东汉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西汉时期的地方区划。
三国时期,当时的岳阳市依旧属于长沙郡(长沙郡和南郡交界处)管辖,东临豫章郡,东南靠庐陵郡,南濒湘东郡,西接衡阳郡,北与南郡、江夏郡接壤。三国时期的地方区划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西晋时期,当时的岳阳市依旧属于长沙郡管辖,东临武昌郡、豫章郡和安成郡,南接湘东郡,西毗衡阳郡,北边则是南平郡和南郡。司马家族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孙吴的地方行政区划。
隋朝时期,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巴陵郡(岳阳市别称的由来)管辖,东临豫章郡和江夏郡,南濒长沙郡,西接武陵郡和澧阳郡,北与南郡、沔阳郡接壤。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道、州、县三级的地方层级管理。
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岳阳市别称由来)管辖,东临鄂州和洪州(现在南昌市的古称),南靠潭州(现在长沙市古称的由来),西毗朗州和澧州,北边与荆州、复州接壤。现在许多城市的古称和别称来自于大唐时期。
北宋时期,从最初的州、县2级发展为路、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管辖,东临鄂州和洪州,南濒潭州 ,西接鼎州和澧州,北边与江陵府(州府同级)接壤。
南宋时期,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管辖,东临鄂州和隆兴府,南濒潭州,西接澧州和常德府(州府同级),北边与江陵府接壤。南宋时期岳州地区与北宋时期地区划分没有太大变化。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地方分为行省、路、府(州)、县4个层级。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路管辖,东临龙兴路和武昌路,南边与天临路接壤,西毗常德路和澧州路,北边则是中兴路。
明朝时期,地方分为省、府(州)、县三级地方管理。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府管辖,东临武昌府和南昌府,南靠长沙府、常德府以及辰州府。
西接施州卫(下辖众多土司,兼理军民)和永顺宣慰司(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北边与荆州府、承天府接壤。
清朝时期,统治者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明朝的地方区域划分。当时的岳阳市属于岳州府管辖,东临南昌府和武昌府,南靠长沙府,西毗常德府和澧州(州府同级),北边与荆州府、汉阳府接壤。
民国时期,废府存县,巴陵县改为岳阳县;1916年岳阳县属于湘江道;1922年废除道制,岳阳县直属湖南省;1937年岳阳属于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岳阳专区;1960年分岳阳县设立岳阳市;1962年撤销岳阳市;1966年设立汩罗县;1970年岳阳专区改为岳阳地区;1975年又恢复岳阳市;
1981年撤销岳阳县;1983年岳阳市升为地级市;1986年撤销岳阳地区;1987年汩罗县改为县级市;1992年临湘县改为县级市。
岳阳市管辖区域:岳阳楼、云溪、君山3个区,1个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岳阳、华容、湘阴、平江4个县,代辖汩罗、临湘2个县级市,岳阳市总面积为15019平方千米。
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临江西省的九江市和宜春市,南濒省会长沙市,西毗益阳市,北边与湖北省的荆州市、咸宁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