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真假日常鉴定10法,应对各种造假手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银元的涵盖种类很多,不光是袁大头,还有诸多的“龙洋”乃至地方铸造银币,乃至外国银币,都属于银元的范畴。因银元的收藏价值乃至市场价值都比较高,且版别复杂,不易鉴定,所以有很多仿冒赝品的出现,导致很多泉界老手都会走眼吃药。那么,真假银元如何分辨呢,笔者总结了10种方法:
1.银质辨伪,重点分析“假银赝品”,真银表里一致,光泽润白
银元中比较低端的赝品属于“假银赝品”,与“真银赝品”不同的是,此类银元需要注意的是银质,仅仅需要银质辨伪即可。真品即便有包浆和锈迹,也会越擦越亮,晶莹润泽,表里一致。反之,赝品用镀银制造,有浮躁感,赝品用钢铁做坯,或者铜铅等,色度偏暗,无光泽,火烧便可以检验。
2.听音辨伪,银元相互撞击,真品清脆柔和,赝品尖短低闷
影视剧中用手捻银元吹气听音,实际上需要一些技巧,并不易实施。此处的听音,是将银元相互撞击的声音来辨别。真品碰后会有纯真、婉转动听的清脆之声。赝品则低而嘶哑,这种情况一般是包皮或者挖补的假银元。当声音过于尖高的情况下则可能是钢铁坯赝品。
3.包浆辨伪,真品黑漆古,有自然美,赝品有异味,容易擦掉
银元的流通或者贮藏过程中会有一种包浆氧化膜,在业界被称为黑漆古,有自然美,其颜色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栗壳色等。赝品为了仿造这种颜色,一般用烟烤、黑泥、鞋油等仿造,因此会有异味,看起来不自然,并且容易擦掉。
4.锈色辨伪,真品锈色很难去除,赝品多呈淡绿色,容易去掉
银元在存放过程中也会生锈,出土银元一般锈层比较厚,两枚银元如果在一起,打开后会有所谓的“泛银”,迎光闪闪发亮。陪葬银元多有酱红色斑点,且有绿色锈斑,这几种锈色都很难去掉。但赝品的人工锈多为淡绿色,指甲就能挂掉,且用碱水烧煮后便完全去除。
5.边齿辨伪,真品平整深浅一致,赝品深浅不一、参差不齐
真银元为机制品,因此边齿细致均匀,规整划一,尽管经过流通之后,边齿有些磨损,但是齿距比较统一,大小、深浅一致,自然流畅。赝品则是边齿生硬、粗糙、且参差不齐,有深浅不一之感,边齿扭曲,局部还有锉刀的痕迹,肉眼比较容易观察。
6.暗记辨伪,真品有防伪暗记,在不同版别上有具体的标记方法
银元在铸造过程中也有专门的暗记用来防伪,这些很难被人发现,暗记一般藏在固定版别的图案、花纹、文字当中。当伪造者进行仿制时,会忽视这些暗记的特点,并且也很难拥有这些精致的暗记工艺,因此可以将此作为分辨的抓手。
7.纹饰辨伪,真品钢模冲压,纹饰清晰,赝品拖泥带水不平整
主要观察银元的外形结构,要特别注意观察银元的正反面图案中的花纹、文字,真币是由钢模冲压而成,因此,形成的字和纹饰比较清晰,且边缘自然流畅,各种细节细致入微,没有仓促潦草之感。赝品则会有模糊不清的情况,特别是细部,往往拖泥带水并且不平整。
8.验重辨伪,真品有固定重量,即使有磨损,但不会太多
银元属于规模铸造的品类,因此有固定的重量,一元银元和七钱二分龙洋来说,其标准重量为26.6克,尽管经过流通磨损,这种误差不会高于1克。袁大头一般为25.5克,如果低于25克,那么就可能是民造版、或者完全是赝品。
9.测厚辨伪,真品直径厚度有固定标准,赝品则超出或低于标准
此类测量需要卡标尺,用肉眼很难观察到更细微的差别,因为银元的大小、厚薄是有差别的,真品有固定的厚度和直径,但如果银元为仿品或者是改造、酸洗、锉边、包皮、挖补之后,厚度便会发生变化。
10.化学辨伪,真品有土黄色沉淀物,赝品则冒绿泡或变黑。
化学处理当然会对银元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如果不是珍稀银元,这种伤害其实不会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主要用硝酸进行处理,可以在无图案的地方滴上硝酸,真品会形成土黄色的化合沉淀物,擦去后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如果为赝品,则发现冒绿泡或者变黑,这种情况是银成分不足或者是假银元。
概而言之,银元分辨真假的方法有十种:
1.银质辨伪,重点分析“假银假币”,真品表里一致,光泽润白;
2.听音辨伪,银元相互撞击,真品清脆柔和,赝品尖短低闷;
3.包浆辨伪,真品黑漆古,有自然美,赝品有异味,容易擦掉;
4.锈色辨伪,真品锈色很难去除,赝品多呈淡绿色,容易去掉;
5.边齿辨伪,真品平整深浅一致,赝品深浅不一、参差不齐;
6.暗记辨伪,真品有防伪暗记,在不同版别上有具体的标记方法;
7.纹饰辨伪,真品钢模冲压,纹饰清晰,赝品拖泥带水不平整;
8.验重辨伪,真品有固定重量,即使有磨损,但不会太多;
9.测厚辨伪,真品直径厚度有固定标准,赝品则超出或低于标准;
10.化学辨伪,真品有土黄色沉淀物,赝品则冒绿泡或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