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三国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

2023-07-10 18:52:06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投降关羽后,于禁的余生令人唏嘘不已。

独一无二”的囚徒生涯

219年,关羽发起对襄樊的攻击。

于禁率3万人前往樊城,协助曹仁。

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三国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图1)

由于连日大雨,汉水暴涨,樊城下平地的积水深达5、6丈,于禁只能率军登高避难。

关羽趁机率军乘大船来攻,于禁见形势不利,遂率军投降。只有庞德坚决死战,力尽被俘后不屈而死。

关羽遂将于禁及所部押回后方,囚禁于禁于江陵。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待遇。

在许多三国游戏中,捕获敌方将领后,有“关押”这个选项,但事实上,在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名将被囚都极为罕见,几乎没有先例。

一般来说,投降者,一般都给与优待,纳入己方阵营(张辽、张郃,以及关羽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降者,一般就直接斩了(如高顺、关羽本人)。

像这种投降了还当作囚徒抓起来的事情,几乎未见先例。

对关羽来说,“杀降不祥”,人家放下武器了,杀了不合适,但关羽再是神经大条,也是不敢直接启用于禁的,因此,就先囚禁起来,以后再处置。

当然,关羽是没有机会再回头去处置于禁了。

因为:吕蒙很快就袭取了江陵,处置于禁的事情也就留给孙权去办。

退不掉的货

吕蒙袭取江陵后,“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于禁算是摆脱了囚徒的身份。

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三国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图2)

袭取南郡,意味着孙刘联盟彻底破裂。跟刘备翻脸的孙权,已企图与曹操交好。

因此,“权至释之,请与相见”。孙权释放了于禁,完全不把于禁看为囚徒,甚至还“请与相见”,客客气气预约再见。

然而,政治考量,掩盖不住时人对降将的鄙视。

不久,孙权与于禁相见,两人同行。

吴人虞翻见此,大声斥责于禁:你一个降将,有什么资格与我家主公并列而行?

虞翻甚至挥舞马鞭,想要“抽”于禁,被孙权制止。

孙权想要交好曹操,便想恭恭敬敬写信给曹操,表示可以“当发遣之”,立刻把于禁送回去。

然而,“先王未深留意”(这是孙权后来给曹丕的信中说的,因此称曹操为“先王”),连“拒收”键都懒得去按,理都不理。

“未深留意”,也是人之常情了。

于禁投降关羽后,曹操叹息:我知于禁三十年,谁料到他遇事时反而还不如庞德呢?

如此令人失望的于禁,自然不足以引起曹操“留意”了。

受辱于吴

退货不成功,于禁,还得孙权自己先自己留着。

虞翻提出了处置意见:于禁带着数万之众,成了降虏,又不能死。按照北方的军政习惯,就算于禁回去了也不好安排。我们把他退回去虽然也没什么损失,但也跟放盗差不多。不如把他杀了,给大家看看,人臣有二心的是什么下场!

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三国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图3)

于禁,当初是左将军,五子良将中职位最高的一个,也是曹军中唯一假节钺者,一生功绩无数。

如此人物,如今唯一的价值居然是“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只能作为反面的教育材料了···

当然,孙权不会杀于禁。

一来,杀于禁,失仁德之名;二来,虽然曹军不需要于禁了,但以于禁的地位,交还于禁毕竟也是表达对曹善意的一个方式。

因此,孙权一边等待遣还机会,一边好吃好喝招待着于禁。

这段时间,于禁虽受到的待遇不错,但也经受许多屈辱。

一次,孙权在楼船上宴请群臣,于禁也参加了。

听到音乐,于禁百感交集,不觉流涕。虞翻又辱骂:你在装可怜,以求宽赦吗?

于禁一边忍受屈辱,一边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须发皓白,形容憔悴

曹丕称帝后,孙权称臣,并再次请求归还于禁。

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三国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图4)

这一次,曹丕没有拒收,答应了孙权。

孙权给足面子,令群臣送于禁上船。

虞翻抓住最后的机会羞辱于禁:别以为东吴没有人,只是我家主公不听我的建议罢了。

于禁“盛叹翻”,仍然赞叹虞翻。

此时的于禁,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了,虞翻还愿意为了于禁而不断发言,其实算是给于禁面子了。

回到魏国时,于禁的胡须、头发都已经雪白,面容憔悴。

于禁于219年秋被俘,221年回到魏国,这段经历不过2年。

由此可见,于禁在这两年间究竟受到了何种精神上的煎熬。

然而,更大的屈辱还在后面。

在屈辱、羞愧中死去

回到魏国,见到曹丕,于禁泣涕顿首。

曹丕见他可怜,没有当面责备他,反而以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事情来安慰他,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然而,曹丕不过也是表演一下仁德给别人看而已,真心不敢再用于禁了。

跟于禁一起回到魏国的,还有他帐下的东里衮、浩周。

曹丕询问二人对孙权交好的看法,并让浩周再出使东吴,协助他制定、调整对东吴的政策。

至于于禁,虽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但已经不用了。

回到魏国的于禁,经受的羞辱比在吴时更多。

在东吴时,他只是个客人,除了虞翻等人羞辱外,一般人没有羞辱他的必要。

然而,回到魏国,羞辱他的人就多了,常有人嘲笑他。

身为大文学家,曹丕也是不会放过讥讽于禁机会的。

于禁要去拜遏曹操陵。

曹丕特意让人作画,画上关羽战胜、庞德不屈、于禁求降的画面。

于禁见此,羞愧难当,不久就去世了。

从庞德力战被擒的经历看,当时的于禁,如果坚持死战,全军覆没没有任何悬念。虽然能给关羽军造成一些杀伤(如庞德“箭无虚发”),但双方伤亡必然比例悬殊。

于禁率众降敌,或许有不忍手下数万将士白白死去的想法。

然而,于禁当然也应该知道,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于禁,素来以严肃执法著称,当然深知曹公军法。

依曹公的“败军令”,将领领军败绩,本人及家属都要受到重罚。

依曹公的“降将令”,将领降敌,本人(如果被擒回)及家属都要被处决。

所以,曹丕接收于禁后,好言宽慰,并任命其为将军,虽属作秀,但也确实是特别优待了于禁。

孙权以礼待于禁,曹丕以法外开恩待于禁,看起来,三国领袖们并没有因为于禁军事生涯的最后败笔而忽略于禁早年的威名。

然而,于禁没有受到军法的严惩,却不可能逃得过世人的嘲讽。

至少在东方文化中,军人投降,是为人所不容,必然要遭受嘲讽的。

在经受精神煎熬后,于禁,最终死于羞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75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