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重庆市为何能“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
1997年,有两个城市成为大赢家,一个是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另一个就是重庆,“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
当年的3月14日,重庆正式得到升级批复,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这个新诞生的直辖市,除了原来的重庆市外,还新增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三个地级单位。
重庆是如何抓住契机,成为直辖市的?
直辖后的首任市长蒲海清,曾在《中国经济周刊》上给出了权威的理由:最直接的动因就是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的总静态投资高达1352.66亿元人民币,期间克服了多项难题。当然,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工程量的问题,最大的难题在于移民。
作为世纪工程,三峡工程涉及了上百万人的大移民。为了做好相关统筹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三峡省的议案就递到了最高领导层的案头。
而且这个议案并不仅仅停留于草案阶段,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三峡省筹备组,当时的省会拟定在宜昌。省域范围大概是现在的宜昌市、涪陵、万县等地。
但经过多轮论证实践发现,宜昌市的经济实力远不如成都和重庆。
如果以宜昌作为中心城市统筹三峡工程,及三峡省的经济建设,推进力度将非常吃力。
所以三峡省的备案被搁置,后来筹备组也被撤销。
既然不能选宜昌市,那么就需要另选城市作为统筹核心,重庆市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高层的视野。
且不说重庆市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只说近现代史上,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曾为我们的抵御对敌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高时曾获得“陪都”身份。而且重庆的经济也非常抗打。
不过,当时并不是让重庆直接升格为直辖,最初的想法是把四川分为川东、川西两省,分别以重庆和成都作为省会,各自发展。
之所以有这个议案,一是因为整个四川省的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管理跨度和难度大;二是成都的位置偏于一隅,不利于辐射全省经济;三是四川省内有成都、重庆双城竞争的局面,不利于综合发展。
再加上综合考虑三峡工程的统筹工作,便把这个方案作为了首选。
但这个方案有一个大问题:管理成本太高。
省是省、市、区三级管理,直辖市是市、区两级管理,三级管理的成本明显高于两级,重庆既要管理全省政经财税,又要统筹庞大的三峡工程,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重庆即使升格为省,但不能单独为省,除了省会重庆外,还要并入多个地级市。因为三峡移民的问题,能被重庆并入的,要么成为三峡库区,要么经济发展一般。
这样一来,重庆新立为省的话,省会一市远超其他所有地级市之和,省府如何调得动市府。最后结局可能就变成了省府、市府一套人马,这不就是直辖市么。
所以,重庆独立为省的方案也被逐步放弃。后经多方努力及沟通,重庆直辖的方案正式摆上议程。
后在1997年3月14日,重庆正式成为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