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妙玉被强盗的情景.(文字表示),妙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红楼梦十二金钗,四春是宝玉姐妹,黛钗湘云王熙凤和宝玉是表姐妹,李纨秦可卿是嫁到贾府的媳妇,巧姐更不用说,宝玉的侄女。
2、唯独妙玉一人,与贾府没有血缘,没有任何关系,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十二金钗里排行第六,她究竟是什么来历?妙玉这个人很有意思,出场不多在十二钗里排名却很靠前。
3、很多人爱讨论妙玉和宝玉是否有情愫,其实每次妙玉出场时都有牵扯的,是黛玉。
4、妙玉第一次被提及时,正是宝黛二人口角结束,一同来到王夫人房中: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5、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6、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7、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8、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9、......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
10、”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11、’”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
12、”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13、——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绣香囊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姑苏人士,官宦之家,体弱多病,父母双亡,文墨极通,模样极好,心性骄傲,这不就是黛玉吗?黛玉小时候癞头和尚要让黛玉出家身体方好,妙玉像不像当初选择遁入佛门的黛玉?妙玉如果不选择出门,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黛玉?所以,妙玉可以看作另一个黛玉,因此名“玉”。
14、姑苏人士,官宦之家,体弱多病,父母双亡,文墨极通,模样极好,心性骄傲,这不就是黛玉吗?黛玉小时候癞头和尚要让黛玉出家身体方好,妙玉像不像当初选择遁入佛门的黛玉?妙玉如果不选择出门,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黛玉?所以,妙玉可以看作另一个黛玉,因此名“玉”。
15、姑苏人氏,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幼体弱多病,只能自己出家才能好。
16、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寄居贾府……这个人,你觉得她是谁?当年瘌头和尚给了林如海夫妇两个选择,一是舍女儿出家,二是不让她见外人也不许见哭声。
17、林氏夫妇没选一,二也没当真。
18、如果当时他们选了一呢?第二次出场是著名的品茶妙谈,有人认为通过喝茶可以看出妙玉喜欢宝玉,事实上由于妙玉自身的性格以及考虑到黛玉也在场,妙玉在这个场合根本不会跟宝玉表达爱意;同时黛玉不仅对二人亲密关系不耍小性,对妙玉的排渲也不作回应,是因为两人的熟不拘礼,怎么就突然这么熟了呢,大概是因为两人本就是一人吧。
19、宝玉接到妙玉拜帖后第一时间与黛玉商量,黛玉甚至拦着李纨,让宝玉和妙玉单独相处,正是因为妙玉心无邪,黛玉不设防。
20、妙玉自称槛外人,排渲黛玉大俗人,可不可以理解为妙玉就是世外的黛玉,黛玉就是世俗的妙玉?槛外的妙玉对宝玉只有只有纯粹的欣赏,三个人彼此知己体谅,何其温馨美好,为什么非要解读为尼姑思凡呢?前八十回妙玉最后一次出场,黛玉依旧在场:(妙玉)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
21、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
22、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
23、”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
24、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
25、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
26、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
27、”黛玉向来自恃诗才,元春省亲时因未展诗才十分郁闷,可见对自己作诗能力的自信,这里对妙玉却谦逊异常。
28、之后妙玉一挥而就,黛玉也是“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
29、”是谦逊也是对妙玉能力的肯定,黛玉是怎么知道妙玉的诗才高呢?和我之前说的一样,两人怎么相熟的呢,大概是因为两人本就是一人吧。
30、黛玉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安排黛玉死在一个最好的年华,完成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心愿,但其实妙玉的欲洁何曾洁才是黛玉真实的结局。
31、书中写黛玉死时17岁(由刘姥姥讲的茗玉故事可知),妙玉出场却刚好是18岁,更别提二人相同的籍贯出身及遭遇了。
32、(姑苏,多病,孤女,出家,洁癖,孤高)而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中,除了妙玉给贾母奉茶外,也写了黛玉奉茶,红楼梦里每个情节都不会是无的放矢,所以应该不是巧合。
33、还有一点就是妙玉十二钗曲中最后一句又何须公子王孙叹无缘。
34、此句经常用来佐证妙玉钟情于宝玉,其实叹的又何尝是妙玉宝玉无缘,而是指宝黛无缘。
35、最后回答妙玉的身份,从书中交代的来看,是个自视甚高,原官宦门下出家的小姐。
36、从读者眼光来看,更像是世外的黛玉。
37、当然以上只是推论,欢迎讨论。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