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大部分人对我的高评论便是那一句“你一点也不像上海人。”
我觉得国人对上海有很严重的误解,我接触的上海人其实是一群非常可爱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我总结了这样五条特点。
重规矩第一
上海人非常有契约精神,高度自律。在做什么事情前,欢喜事先讲清楚。
正所谓“先君子后小人”,可能会显得比较啰嗦,但是只要是讲定的事情,大家按照这个规则执行起来,就会非常的顺畅与高效。
我的父亲逢年过年,经常讲会的一个故事。说在他小时候,在年节前鱼肉供应比较紧张,每个摊头只有排在最开始的几个人能买得到,所以需要大家很早去排队。
一直生活在附近的人,就会在早上放一个空的篮子,丢一块砖头以表明我排在这里的位置。
到了鱼档肉档开卖的时候,大家就会按照先后顺序排好。不会有人去搬动位置,谁的砖头就是谁的,哪家的空篮子就是哪家的。
像这样排队的习惯,对年纪大的人影响是很深的。如果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可以多观察一下,最欢喜排队,最讲秩序的好像就是这些50、60后的老人。
一直到现在,他们老了,要去医院看病挂号了,也是欢喜用一本病历卡排号。
做人家第二
上海人会过生活,特别”做人家",可以说是到了门槛精的地步,即便在全国上下也是出了名的。所以我今朝再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讲一讲"被横头"和"假领头"。
现在年纪轻的朋友已经不太知道啥是"被横头"了,因为老底子条件有限,没条件天天洗澡,床罩被套的数量也有是限。
普通人家睡觉的时候怕弄脏被子,就会靠近的被脖子的这一头的被套外面再缝上一块大毛巾或者是一块软熟一点的布头。
这样只要定期更换清洗被横头就好,即不会弄脏被罩,也可以延长使用时间。
而假领头也是上海特产,又叫“节约领”。我的妈妈以前就蛮欢喜买假领头,也因为经济条件一般,物资也没像现在这样丰富。
我妈妈就用买一件白衬衫的钞票,可以买到好几个个不一样的假领头,天天调花头还不重样,既有面子又节约了钞票。
这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体现了上海人又欢喜挣面子,又不会乱用钞票去豁胖。把钞票用在刀口上,而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呢又是非常的勤俭节约。
优越感第三
上海人有优越感伐?真不能否认,有些人真的有,静安女寻对象不看杨浦男是吧!上只角看不起下只角的人,多多少少是有的。
要是可以再谦逊一些,文明素质就更加高了。但是优越是表现,原因是因为自豪。
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全中国排名第一,在全国上下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是最发达、最文明的城市之一。
尤其在男女平等方面,全国上下首屈一指,就是在东亚城市里,我们也是毫不逊色的。
生为这样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如果连因为自豪,而小小优越一下的权益也没有的话,那作为上海人,只配对着居高不下的消费水平发出一声叹息吗?还是要天天望着买不起的高楼大厦,哭得来嗒嗒滴吗?
这不是寻开心嘛?所以我觉得,上海人是有权利有优越感的,但是要注意分寸,要适可而止。侬讲是伐?
上海人要区分清楚优惠感与炫耀的界限,真正的优越感要表现在对于事物的悲悯与宽容上,而不是停留在讥笑与炫耀。
冷漠第四
上海人的冷漠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和我搭界伐?第二句,帮侬搭界伐?。
这两句闲话是开玩笑的,但是体现了上海人不喜欢管人家闲事,欢喜各管各,自顾自。这与重规矩也有关系,因为已经有约定俗称的办法了。
大家只要各行其道,各司其事,就可以相安无事,太太平平。所以上海人一般性不喜欢管人家闲事,自家屋里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太喜欢麻烦别人。
因为有些麻烦事,你说出来了别人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有啥事情就自家人想办法再是最靠谱的。
这种“冷漠”,其实也是一种刚刚好的边界感。是对其他一切事物
最大的宽容,给了很多人一定的自由空间。
自嘲第五
有一句老话讲得好,“自作聪明者笑别人,真正聪明者笑自己。”上海人就是比较幽默,也是因为真正幽默的人,会有自嘲精神,善于拿自己开玩笑。
有时候有点尴尬的事,也不等人家开口讲,自己先来打哈哈,主动化解尴尬。
有一次,我们在人家家里做客,我公公和他是老同事,多年未见了。客人做好了就走了。车子开出去20分钟了,对方来电话说我公公的帽子落在人家家里了。
我们就原路开回去取帽子,看到人家,我公公乐呵呵地讲,到底还是舍不得,要多开一圈回来再见一面。大家哈哈一笑,一点也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