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什么意思,溯洄从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2、出处:《蒹葭》原文:《蒹葭》【作者】无名氏 【朝代】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7、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9、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4、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15、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16、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17、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18、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19、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20、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21、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22、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23、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24、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25、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26、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27、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28、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29、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30、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31、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32、赏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33、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34、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35、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36、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37、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
38、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39、《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40、”(《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
41、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42、参考资料:蒹葭百度百科。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