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

2023-06-16 05:00:03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古琴与古筝,同为我国传统的弹拨类乐器,在外形和演奏技法上也十分相似,因此不少人常将它们混淆。然而,它们在文化内涵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1)

古琴(上)、古筝(下)

一、古琴与古筝的基本特征

古琴

古琴原名“琴”、“七弦琴”、“瑶琴”、“丝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弹拨类乐器,《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描述。春秋时期,宫廷中就将古琴用于伴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琴在士大夫以及文人阶层中非常盛行,出现了“竹林七贤”等著名琴人。到了宋朝时,琴发展到了高峰,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后期。

演奏古琴者一般是自娱自乐,或是邀三两好友山林之中,抚琴长啸。白居易《夜琴》诗云:“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被传为千古佳话。

杨宗程《琴话》说:“琴不能入俗耳,以其声过于微细,稍纵即逝。”古人所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可以说古琴是古代乐器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2)

古琴

古筝

古筝又名 “秦筝” 。 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然后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相比古琴,古代文人作品中关于古筝的记载远不及古琴的丰富。古筝一般的演奏场合主要是茶楼、酒肆、宴会等娱乐性场合。《战国策·齐策》中说: “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西汉《盐铁论》中说:“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击而已。”

可见,在古代,古琴是“阳春白雪”,具有雅士特征,一般用于自娱;古筝是“下里巴人”,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更多用于公共场合。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3)

古筝

二、古琴与古筝雅俗差异的原因

古琴与古筝,这两种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乐器,为什么会有这种巨大的雅俗差异呢?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音乐自然也不能脱离二者的审美范畴。

首先,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自西周开始,君王建立了礼乐制度,出现了对“雅乐”的评价,在以“雅”为特征的音乐,与宫廷礼制联系密切,有着气氛庄重、节奏舒缓的特征。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音乐审美观在古今音乐的雅俗之分起到了主要作用,孔子以一个“淫”字来批评郑声,认为郑声颠覆了以“雅乐”为特征的礼乐制度。

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不淫”,就是要以礼来克制感情,体现在音乐上,就是不能过于激烈,必须符合“中和之美”。

其次,从道家的角度来看,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独立人格,崇尚 “清静自然”、 “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文人音乐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就将声音分为“人籁”、“地籁”和“天籁”,崇尚 物我两忘、虚静缥缈的空灵境界,追求音乐的含蓄意境之美。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4)

《墨子·三辩》 中说: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瓶击之乐。

墨子认为,各社会阶层休息放松的方式各有不同。疲惫的时候,诸侯听钟鼓之乐;士大夫听竽瑟之乐;农夫则是用瓶击取乐。

可见,不同的音乐,由于听众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态度,人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5)

在欣赏音乐时,人会追求一种个人情感,这种情感首先来自世俗的社会关系,比如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的关系。这种情感具有直白、激烈的特征,往往表现为心潮涌动、大喜大悲,在古筝这种乐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梁简文帝萧纲《筝赋》中说:“听鸣筝之弄响,开兹弦之一弹,足使客游恋国,壮士冲冠。”其中表现出一种高昂的情绪。

古筝的体积较大,音箱壁相对较薄,上面有筝码将弦隔开,振动幅度较小,余音较短,因此古筝的音色明亮清脆、铿锵有力,比较适合表现明朗华丽的意境、大喜大悲的激烈感情。

晏几道《菩萨蛮》云: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缘。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叙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伴随着筝曲,晏几道跟随弹筝歌女的情绪波动变得悲伤。因此,在古筝的铮铮之音中,人们可直接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大众性的情感体验,让它拥有了更多的欣赏者和使用者。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6)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对立的情感,它具有内向、平和的特征,表现为心如止水、不悲不喜。古琴是狭长的木质音箱,音箱壁较厚,它一般体积和音量都较小;

同时,由于古琴没有品柱,琴弦震幅较大,余音较长。因此古琴的音色显得沉厚古朴,比较适合表现悠远、宁静、淡泊的意境。

刘籍《琴议篇》中说古琴“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泰韵曲折,立声孤秀”。琴的音色包括散音、按音和泛音三种,泛音空灵清脆,如同 “天”;散音深沉浑厚 ,犹如 “地”;按音圆润细腻 ,如同 “人”,能够恰到好处的体现道家含蓄、空灵的审美观。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本准则,古琴正是儒家平和中正、温柔敦厚和道家大音希声、清净淡泊思想的极好体现,古琴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修身养性、抒情寄怀之物。

文人弹琴前,常常要调节气息,甚至借助沐浴焚香,来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7)

在演奏技法上,古筝常用“摇指”来将点状音响连接成连绵不绝的线状音响,用旋律来抒发感情。此外,左手在筝码可通过微颤重颤等不同幅度的颤弦,来表达悲伤的心情。

在形制上,古琴的形制自汉代后一直保持着固定的形制,基本没有变化;而筝的形制从弦数、弦质、音阶、转调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迎合人的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

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琴棋书画中的琴指什么)(图8)

结语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是华美、激情、富于感染力的古筝,适合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具有“动”的特征,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空灵、幽远、神秘的古琴,体现出一种“静”的特征,更为文人士大夫们所推崇。审美风格上的差异,决定了两件乐器的使用者与欣赏者有了雅俗之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69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