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成语“红颜祸水”,我们都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就是让男人远离女色,把女人比作“祸水”有数千年之久。
首位女祸?
美女是祸水的论调,早在夏、商、周三代都有经验总结,后人把这些经验定义为历史结论。
《尚书·夏书》中就曾警告帝王不要“内作色荒”,《尚书》则有:“惟王不迩声色”,都要求帝王不要过度贪恋美色,否则将遭灭国的祸乱。
周代则形成了“女祸论”,周代这个“女祸”论给后世貌美女人进行了定调。
夏桀的妃子妹喜,是“女祸论”第一个祸首,她成了夏桀亡国的替罪羊,是否正确呢?
妹喜是夏桀从有施族抢来的美人,《国语·晋语一》:“昔夏桀代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夏桀抢到妹喜后,受到夏桀的宠爱,《太平御览》记载:“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妹喜于膝上”。
刘向《烈女传》中说妹喜:“美于色,啊于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
妹喜看到有人喝酒醉了,夏桀便将其溺死在酒池中,她则“笑之以为乐”,妹喜其实只是夏桀的玩物,陪伴他饮酒玩乐而已。
商灭夏后,“放桀与妹喜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妹喜的命运最终陪夏桀死,她却成了亡夏的历史罪人。
屈原对妹喜亡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喜何肆,汤何殛焉?”。
《国语·晋语》记载:“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太平御览》引用《竹书纪年》记载:
“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闻夏。”
其实夏桀抢来不仅有妹夏,还有岷山二女,把原妃妹喜抛弃在洛。妹喜因为受到冷落而与商汤派来间谍伊尹勾结,密谋推翻夏朝,桀便被汤赶走。
这样算来妹喜有罪,但她对商汤却有功,但商并没有记她的功,反而把她作为亡夏的祸首。妹喜实际上是商汤所利用,然后又被定为“女祸”。
商周亡于女人?
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是“女祸论”的又一个代表人物。《国语》说“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这就表明妲己与妹喜一样也是被抢来的貌美女人,她帮助周朝灭了商殷。刘向在《烈女传》中这样评价妲己:“妲己‘美而辩,用心邪僻,夸比于体,戚施于貌’”。
他认为妲己是一个貌美无德的女人,商纣王又是一个“好酒淫乐,不离妲己”,于是纣王听妲己的话也成了妲己的罪过。
纣王弄了酒池肉林,长夜之饮,妲己高兴。他又发明炮烙之刑,妲己看了大笑。于是就有了“助纣为虐”之词。
武王伐纣时,在他的檄文中曾有:“……今商王受,惟妇文是用……”纣王听信妲己的话成为一条罪状。武王灭纣后,杀了妲己,把她的头砍下,插上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武王与汤一样,又把商灭亡的责任推到妲己身上。周武王甚至把“女祸论”作为治国基础,成为周朝上下的同感。
同样,周幽王的王后褒姒又是周朝一个“女祸”的典型。褒姒是一个穷苦的私生女,因被褒人养大,后来周幽王伐褒,褒人就把褒姒献给幽王,成为幽王的专宠。
周幽王废了王后申侯之女,立褒姒为后,太子也被废,而立伯服为太子。
史书记载,周幽王专宠褒姒甚至不理政事,但是褒姒却总是愁眉苦脸,于是幽王总想逗她笑,于是就有“烽火戏诸侯”之说。
由于周幽王废了王后和太子宣咎,就让申侯不满。申侯便组织联兵攻打幽王,这次幽王再想烽火调救兵,都以为是搏女人笑,没人响应他。
幽王被杀,宣咎被拥立,这就是史上的平王,然后平王东迁,西周灭亡。
其实西周的灭亡与幽王废后、废太子有关,但周朝把西周灭亡的责任推到褒姒身上,也有“背祸”之嫌,难幽王没责任?但是褒姒成为第三个亡国的“女祸”。
长相美也成祸?
此后,卫宣公夫人宣姜,鲁桓公夫人文姜,鲁庄公夫人哀姜,晋献公夫人骊姬等人宠爱的女人,也成为亡国的“女祸”。
最有名的夏姬,她是陈大夫夏御叔的妻子,夏征舒的母亲,御叔早亡,于是夏姬就“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成为风流寡妇,而且诱惑男人有绝招。
很多君主大臣都为夏姬所倾倒。就出现“公侯争之,莫不迷或失意”。
夏姬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等人私通。每当夏征舒上朝离家后,陈灵公等人就轮流到夏家与夏姬幽会。夏姬还把内衣分别赠给她三个情人。
陈灵公等三人还穿着夏姬给的衣服上朝,并大谈与夏姬的风流韵事。
有一次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到夏家饮酒,席间讨论起夏征舒是谁的孩子时,夏征舒气得当场杀了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则跑到楚国借兵。
楚庄王就发兵灭了陈,杀了夏征舒,抢走了夏姬。
夏姬到了楚国,又征服了楚王。楚庄王甚至想把夏姬纳入后宫,但大臣劝他:“王可,王讨罪也,而西王母夏姬是贪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愿王图之”。楚庄王听了只得放弃这个念头,并不要夏姬了。
夏姬美色没人不想要,将军子反想占有她,申公巫臣劝他,说夏姬是不详之人,很多男人因他而死,天下有很多美女,何必要这样的女人。
子反也没敢要夏姬。后来楚庄王把夏姬纳给襄老,襄老战死后,他儿子与夏姬还私通。更让人可笑的是,那个申公巫臣劝楚王不要夏姬,劝子反不要夏姬,便他却迷恋夏姬的美色。
后来他设计把夏姬抢到手,然后两人逃离楚国到晋国。子反听了很生气,你巫臣劝别人不要,原来是给自己留的,于是他把巫臣家人全杀了。
夏姬到了晋国后,她给巫臣生了女儿,此女是谁的不得而知,古代也没有DNA检测。
但这个女儿长大后很美,晋国大臣羊舌子儿子叔向就想娶为妻,但叔向母亲不愿意,她认为:“有奇福者,必有奇祸;有甚美者,必有甚恶”。
看古人的辩证哲学已经定义了“女祸”外表。她不让儿子娶夏姬的女儿,怕惹来祸。
叔向母亲叔姬是一个很厉害女人,虽然没有夏姬这样美,但看事情看得透彻。她还劝儿子:“夫有美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也。”叔向听母亲这样说,就没敢娶夏姬之女。
结论不公
汉朝王充写的《言毒篇》说:“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从多邪恶……美色之人,情毒螫也”,把美女祸水论来了一总结,但着实有此夸大。还不如叔姬说的有道理。
女人长得美就成了祸水?女人的美与丑无从选择,这是遗传下来的,也是自然长成的样子,为什么美就成了“罪过”。的确貌美的女人给男人一种愉悦感,好色男人就想占有。
从古代这些关于“女祸”事例来看,长相好的女人受宠,但实际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并不是主动跟随男人。
像那个申公巫臣,他劝别人不要爱恋美色,但他却偷偷把夏姬弄到手。因此,古代“女祸论”太虚伪。是男权社会封建流毒。
女祸论甚至还让司马迁写进正史,他在《史记·外戚世家》写道:“……夏之兴也以涂理……”,但他把历史上这些女人作用写大了,也从根本上夸大女祸论。
一个国家灭亡虽然与爱色有关,但从事例上看,真正原因在于帝王本身。而要把全部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显然对她们不公。但中国千年来的“男尊女卑”封建观念不会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