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关键时机、一个是关键位置,比所谓的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重要得多。
第一,关键时机
这个世界不是无限的、也不是连续的。
美洲新大陆只有一个,哥伦布发现了。后来之人,即便强过哥伦布十倍百倍,也只能唏嘘感慨。谁也不可能再发现一个新大陆。这跟哥伦布能不能打破蛋壳、竖起鸡蛋,没一毛钱关系。
在关键的窗口期,哥伦布恰逢其时了。而这就行了。其他人,与其羡慕嫉妒恨或顶礼膜拜,不如赶快认命,说一句生不逢时比啥都强。
秦末乱世就是一个窗口期。
刘邦恰恰生在了反动势力最雄厚、秦朝力量最薄弱的“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这就是一个新大陆。刘邦发现了、项梁也发现了,很多乱世豪杰都发现了。
然而,五世相韩的张良呢?
他堵在秦帝国的东大门、旧韩故地,死命干。新大陆摆在他身后,然而他却没发现。即便经天纬地、即便拔山超海,张良一个落魄贵族,扛得住秦帝国的虎视眈眈吗?
发现之后,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有望成为另一个哥伦布、另一个成功者。
刘邦在沛丰之地拉出了队伍、攻占了城池。秦帝国的泗水郡,硬是打不过这伙沛丰农民起义军。然后,刘邦就是一方豪强。
即便丢了沛丰之地,跑去投靠项梁,项梁也要高看一眼。造反的十八路诸侯中,刘邦要算一路。在秦末乱世这个关键窗口期,刘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获得了先发优势,原因就是抓住了关键时机。
第二,关键位置
沛城父老从沛城十大杰出人物中抓阄选一个带头人。就才干来说,带头人应该选谁?
沛地翘楚,应该是萧何。沛县县令是大秦朝廷派来的,而沛县主吏萧何则是地方翘楚的代表。所以,萧何最有希望。
然而,在抉择时刻,萧何怂了,曹参也怂了。他们都不敢担当起义军的领袖。然后,就是“常有大度”的刘邦,当了领袖。
领袖,只能有一个。
这就是关键位置。任凭经济再怎么发展、社会再怎么进步、文化再怎么繁荣,排位也总是稀缺的。
刘邦获得了排位优势。他靠的是什么?是野心,是胆略。刘邦有当领袖的野心,也有当领袖的胆略。而萧何和曹参,只能甘拜下风。
初始条件的小小差异,却可以注定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命运。因为成功是个幂率分布。尤其是在胜者通吃局面下,第一名将获得所有,而第二名将泯然众人。这就是刘邦与萧何、与曹参的不同。
成功靠抓住了关键时机、占得了关键位置。但是,成功就不能一步一步地打怪升级吗?这当然可以。
风平浪静的时候,靠岁数。
官僚制低头走流程,你的前辈总是比你进步快,而且一直比你进步快。原因是人家年龄比你大、毕业比你早、先到了这个领域,然后,前辈就是师傅,而你只能是新兵。
那能超越吗?当然能。在博弈的最初阶段,抓住某些小机会,就能实现反超。你让领导器重了、他让领导嫌弃了,反超是大概率事件。但关键是这个风平浪静。风平浪静之下,谁都能掌舵。所以,又凭啥器重你、又凭啥有嫌弃他?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跟学长在一间办公室里死磕,换个办公室、换个领域、换个赛道,才是王道。
这是风平浪静的时候,那波谲云诡的时候呢?当然是靠能力。但仅是靠能力吗?
跟随刘邦创业的那些人,有屠狗的樊哙、有吹箫的周勃、有驾车的夏侯婴,等等。这些人都是起于微末的人。韩信这个受过胯下之辱的落魄士子,甚至都不愿与这些人为伍。
但是,这些人却都成了名将豪杰。难道整个秦汉帝国的名将豪杰,非要出自沛丰之地的微贱之人吗?当然不是。
但是,这些人是刘邦的创业元老,人家卡住了关键位置。有了位置,这就够了。位置是必要条件,有了未必能行;而没有却肯定不行。
有人力能敌项羽、谋能过张良,但是有用吗?没用。沛丰功勋就是沛丰功勋,能与之并列的后来居上者,最后也没几个。韩信、陈平、张苍,数来数去也数不够十个指头。
无论是风平浪静比年龄、还是波谲云诡比能力,都抵不过这个关键位置。
第三,成功定律
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在刘备与孙权之间,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孙权?因为孔明军师选择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阵营。
一个领域已经成熟,一个领域尚在混乱,到底选哪一个?
追求那种下班就回家、回家就吃饭、饭后就遛狗的生活,应该选前者。前者要做的事情只是低头走流程,没有机会也没有风险。但,有野心的话,应该选后者。后者充满无限可能。
孙权属于前者,集团已经建立、排位基本固定,诸葛亮去了,也是低头走流程。所以,孙将军能用亮而不能尽亮。这是一个稳定的领域,凭啥让你诸葛亮瞎折腾?
刘备属于后者,集团就三兄弟、位子还没排,诸葛亮去了,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所以,只要诸葛亮有本事,刘备就敢用。在当时的刘备阵营,才是尚贤不尚德的。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
诸葛亮是选阵营,刘邦是选领域。刘邦恰恰选了一个混乱而不确定的领域。那就是造反,甚至还当上了造反的领袖。
诸葛亮宁可选择风险更高的主公刘备,而不选择风险更低的主公孙权,为什么?因为野心、因为胆量。刘邦也是如此。
成功定律第一条:你得有野心、你得有胆量、你要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在造反这件事上,各路诸侯完全不讲什么排位优先、出身优先。你家祖上好几代都是王、都是相,这没用。一切都是能力说了算。礼崩乐坏,才会尚贤不尚德,或者说尚强力而不尚出身。
刘邦以下,必须比排位。卡住了排位,就能跟着成功者封侯拜相。刘邦一级,必须拼能力。能力足够,就能给天下定章程。
在波谲云诡的地方、在混乱无常的领域,大家拼的是能力。而结果却是胜者通吃。刘邦拼赢了、汜水称帝,项羽拼输了、乌江自刎。
成功定律第二条:竞争越激烈的领域,能力越重要,但胜利者可以通吃而失败者死无葬身之地。
刘邦还定三秦,靠的是韩信。刘邦彭城逃亡,靠的是夏侯婴。刘邦荥阳之战,靠的是陈平、张良。刘邦擒魏破赵,靠的是韩信。刘邦袭齐破龙且,靠的是韩信和郦食其。刘邦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这个团队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攻取必胜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不绝粮道的萧何,攻城略地第一的曹参、令楚霸王色惧的樊哙、屡献奇计的陈平,等等。这些人为刘邦帝国的建立,都做出了功绩。但是,成功却只属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邦。
成功定律第三条:成功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而成功的果实却只属于一个人。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
赶上了秦末乱世,这是运气;身处沛丰之地,这是运气;当仁不让地做了领袖,这是运气;还定三秦充满了不确定性,还是运气;得天下人才而用之、组建了一个最强团队,这还是运气。而这些运气全都集中到了刘邦身上。
刘邦为什么能够驾驭那么多不是出的人才?
抓住了关键时机、卡住了关键位置、实现了胜者通吃的成功。刘邦是成功者,于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至于刘邦是否占了道义,“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是否“与天下同其利”,“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是否“天之福也”,“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等等这些,都不重要。
跟着刘邦有肉吃,这就够了。
那些不世出的人才,自然会选择跟着成功者刘邦。他们同样抓住了关键时机、卡住了关键位置、在不确定性中获得了成功。当然也要靠运气。跟了项羽的那些不世出的人才,只能说运气不好,成了俎上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