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满洲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但是你知道这八旗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吗?
首先,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在刚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八旗的每一个旗都有各自的旗主,但是皇帝担心旗主会威胁皇权,于是就把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划归自己手下亲自统领。
这也就是上三旗。
因此,八旗中就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
上三旗一般是皇帝的亲兵,下五旗则是由各自的旗主掌管。
因为在清朝初期,旗主有很大的权利,国家的小事皇帝可以直接做主,但遇到大事就必须要和几位旗主一同商议,才能下决定。
看到这里,很多人认为,在“上三旗”里面,一定是正黄旗地位最高,因为正白旗比镶白旗地位高。
而镶黄比正白旗高。正黄又是全黄,一定是最高贵的。
但其实并不是。
在“上三旗”里面地位最高的而是镶黄旗。
镶黄旗创建于公元1615年,旗帜为黄色镶红边。
镶黄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
在八旗中,镶黄旗的人口数量不是最多,到清朝末年,也只有约2.6万兵丁比起其他几旗算是少的。
不过清朝的9大贵族世家以及另外两个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他们全都出自于镶黄旗。
可见,清朝上流社会基本是由镶黄旗的人在主宰。
就比如著名的辅政大臣鳌拜,晚清时期的两江总督尹继善,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钦差大臣伊里布,乾隆时期平定金川之乱、回民起事、苗疆起事的将领福康安,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亲王,他们都是来自于镶黄旗。
可见军事上皇帝也还是信任镶黄旗这些根红苗正的自家人。
可是,镶黄为什么比正黄地位高呢?
原来这是因为,努尔哈赤在晚年时候,把正黄旗分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统领。
他自己手里就只保留了镶黄旗,后来也没有要回来。
从此以后历代皇帝也都沿袭这种制度,毕竟努尔哈赤是他们的老祖宗,而满清也是最看重老祖宗的的规矩的,因此镶黄旗就比正黄旗地位还要高成为八旗之首。
清代入关前编入八旗的“旗人”与不在旗的民人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
入关后,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汉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而八旗制度也就此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