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够从平民变成开国之君,除了因为他自身能力不错以外,更因为他身边有能人相助。
在古代阶级分明的时期,他能够从最底层的放牛娃跨越成最顶层的皇族,这绝不是一件靠着自身努力就能“鲤鱼跃龙门”的简单事。
所以说,朱元璋能够称帝,要感谢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伙”。
都说兄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伙伴,可是朱元璋对兄弟却是“过河拆桥”,甚至生怕自己拆桥拆得不干净,坑兄弟坑的不彻底。
死在朱元璋手里的功臣不少,其中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更是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李善长是安徽人,从小读书识字,比起那些没读过书的“文盲”,他可太有智慧了,因而成功抱上朱元璋的“大腿”,跟着他吃香喝辣,跨越阶层,成了人上人,官职宰相。
李善长和朱元璋两人可谓是互相成就,一同走向人生巅峰,不同的是,朱元璋成了天下之主,受天下养也就得还天下情,一生都要为天下操劳。
而李善长位极权臣,吃的是公家饭,为天下百姓做事,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可以退休,享受休闲自在的养老生活。
按理来说,只要李善长找得准自己的定位,他这一生应该过得很舒心,甚至还能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好前程。
可惜这人不知道分寸,最终在77岁时把自己给“作”死了,还连累一家老小跟着他奔赴黄泉。
在李善长77岁时,他已经告老还乡,过着休闲的种田生活。
本来,远离朝堂,那朝堂上的暗潮涌动就应该跟他没关系了,可是李善长这人有点爱显摆,处处想要体现存在感:
修个房子,他要找大将汤河调兵,好像士兵修出来的房子更有牌面一样;胡惟庸谋反,他虽然不参与,却也知道一些情况,还憋在心里不上报,显得自己消息灵通。
时不时地,他和以前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们喝茶聊天,摆出一副上司关心下属的样子。
这些举动处处戳中朱元璋敏感的神经,刚开始朱元璋还念着李善长曾经的功劳,忍了又忍,就连处死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之子李佑时都额外开恩,没有牵连李善长。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宽容,给了李善长过分的自信,让他自以为自己还是朱元璋心中的“在世萧何”,所以他还耍起脾气。
对于朱元璋的宽容不仅不感激涕零,还颇有怨言,没有进宫谢恩。
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后,哪里受过这样的气,谁还不是个“宝宝”,谁还不会“任性”呀。这大臣任性,也就气气自己,惹不出大事情,可这皇帝要任性起来,便要“伏尸百万”了。
果然,朱元璋一表明态度,下面的人就纷纷行动起来,一桩桩关于李善长的罪行书就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李善长一家被处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
所以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该委曲求全的时候就别端着姿态摆架子,否则坑死自己可别怨天尤人。
对于李善长的结局,你们觉得他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