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E200及日本版第二代日产聆风怎么样

2023-06-05 05:53:03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因为限牌,因为限行,在限牌城市拥有一辆车的成本是越来越高,可是因为有各种补贴和新能源牌的出现,有一类小车在限牌城市是逆市发家,遍地开花,典型代表就是知豆和这回要介绍的众泰E200。所以这类车的地区差异是很大的,好像我对众泰E200的最初认识,全部来自于北京媒体同行的朋友圈,广州难寻一车,北京保有量已经不少了。

出于好奇心,前两个月我还特意租了辆众泰E200做Let's购,但显然我们的Let's购影响力还不够,这次众泰E200试驾依然有请我们,那我就看看一辆全新的E200变化在哪。

刹车卡钳、内饰颜色、自带共享,新E200变化就这三样

别看图片好像跟以前的众泰E200没啥区别,厂家说这款E200是有变化的,至于具体变化我看了一圈车,又看了一圈配置表,找出了三点。

第一是外观上最突出的变化,刹车卡钳变成了红色,真的就是把刹车喷成了红色那么简单,非常的纯粹。

第二是内饰颜色从以前很活泼的红橙白配搭,改成了全黑,可能是想增加受众,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它的设计吧。

第三是车内的互联系统,厂家说这一版系统增加了共享功能,众泰E200的车主可以在自己不用车的时候,通过App设置把自己的车共享出去,租车的人通过App就能完成打开车门通电等功能,把外面其他共享租车平台的生意都占了,这招有点想法,不过风险控制上不知有没有什么政策来保障。

开起来跟我们之前租回来的E200有啥不同?

有!!最大不同就是转向正常了许多,不再跑偏,而且新车时候E200的转向,我觉得手感还不错,算是比较紧致清晰的,加上车身小,车轮又在四个角,快速打方向很有点开摩托车的感觉,市区穿插掉头非常灵活,不足是基本没有什么路感反馈,但也不能强求太多,相比知豆,E200新车的转向体验已经不错啦。

当然有什么是没变的呢?也有,是空调!还是那个问题制冷效果一般,我在10月底入秋的上海,E200的电量超过一半,没有开ECO模式的情况下实地验证了一天,空调各种模式都试过了,空调风还是不如自然风凉快。

直接点说E200值得吗?

这关键看跟谁比?如果跟知豆D2比,我觉得值。首先硬件指标就比知豆D2强,E200电机最大功率有60kW,扭矩有160Nm,而知豆D2只有15kW,90Nm。同时续航里程也不差,E200有165km,知豆D2仅有155km。更关键是E200还有ESC车身稳定系统,还有快充接口,而知豆D2连ABS都没有!

还有驾驶的部分,E200得益于功率相对大的电机,开起来动力体验确实不错,动力很跟脚,油门一点整个车头都要抬一下,跟车一点延迟都没有。高速的表现也不差,开到90、100km/h也不觉得吃力。动力方面明显比同级的知豆D2和奇瑞eQ1要好。

可是说起这个eQ1,E200在动力和配置上是完胜它,但是要比行驶品质的话,eQ1毕竟是有QQ这款原型车,底盘的厚实感,滤震舒适性,快开时候的稳定性还是更胜E200一点。E200的底盘是直来直往的那种,震动隔音都是很直接的,小的震动也比较多,高速时候真的有飘的感觉,感觉走直线要刻意保持。如果是对舒适性,对机械比较有追求的人,eQ1的可能更适合你。

这次日本之旅最后一个重头项目就是试驾新一代的日产聆风。不过由于驾驶法规的原因,一直以来在日本的试驾都只能在场地里边进行,这次也不例外,我们是来到了日产追滨工厂附近的一个跑道内进行试驾。试驾的时间很短,体验感受有限,所以这次我把原本在试车图说里的内容基本搬到了这篇首试文章里,算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聆风这台车吧。

首先,外观方面,之前在采访日产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阿尔拜萨先生时也谈到过,我们都觉得新一代聆风长相不再像上代那么标新立异了,而是变得更像一台普通的家用车了。在马路上,一般人并不会很快辨认出这是一台所谓的“新能源车”。日产方面也说,因为现在纯电动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所以希望聆风在形象上更加主流一些。

但与尺寸相近的骐达相比,聆风的长相其实还是会更潮流和更精致一些,双色车身、双色尾门、后扩散器、灯具等外观细节,让聆风看起来档次还是明显更高一些。

在内饰方面,聆风的整体氛围也是相当主流,设计上也是现在日产的家族化风格,初上手接触没有什么难以适应的地方。不过在车厢里还是有些比较新的装备,要一个个单独介绍一下。

首先是这个流媒体后视镜,国内消费者首次接触这个东西应该是在凯迪拉克CT6上,它的主要好处是视野比一般的后视镜要大很多。我总觉得在现在的电子科技和产业链环境下,这个东西应该能很快普及,以后较为便宜的车型也都能用上了。

然后是这个电子换挡杆,接触过一些混动或纯电车型的消费者应该也能很快上手了。

排挡杆前方有挡位指示。

在排挡杆前方,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按键。首先是这个e-Pedal。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让油门(准确地说应该是电门)踏板承担更多的“功能”,类似于宝马i3,即驾驶员在松开电门踏板之后,车辆会有明显的减速动作,感觉像是踩了刹车一样。这样的设定一来是为了在城市里驾驶时,驾驶员不需要再经常去用刹车踏板减速了,驾驶更加轻松,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系统更多地回收动能进行充电。

但聆风的这种自动减速的感觉比宝马i3的要自然了很多,没有那么突兀,而且它只是在中低速时减速感觉比较明显,速度快了之后松开电门,就不再有那么明显的减速感了,这其实也方便车辆在高速行车时进行长距离滑行。另外,聆风的这个e-Pedal和宝马一样也是不能调节动能回收力度(即减速明显程度)的,但它可以被关闭,这时驾驶员可以感受到一台电门更“正常”的车,当然在这个时候,你的能量消耗也相对大一些了。

在e-Pedal按钮旁边还有一个AUTO P的按钮,这是自动泊车按钮。聆风的自动泊车功能与日产现行的自动泊车功能(如奇骏上的)操作基本类似,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聆风采用了电子挡杆,所以连切换前进后退挡位的工作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了。在侦测到可泊车的车位之后,驾驶员只需要一直按住这个按钮,自动泊车就可以完全自动执行。

在方向盘上还有一个蓝色按钮,这是聆风的ProPILOT自动驾驶功能开关。其实评价一台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是需要很复杂的场景的。这回在试车场里,聆风暂时就只让我们体验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这些东西在英菲尼迪Q50这种几年前的车型上就已经表现得很出色了,现在的聆风自然也不会差。从厂家目前给到的技术资料看,聆风的这个系统也仍然算Q50的半自动驾驶范畴,即高速单车道自动驾驶。所以我们暂时不会对聆风的这个功能做出评价,未来中国版本的这个系统会是怎么样的,也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日产说2018年他们会实现高速多车道的自动驾驶。

说到这里,正好就说说聆风的初步驾驶感受吧。首先这台车的动力和现在新出的很多电动车一样,并不追求那种瞬间的加速力度,而是追求更轻柔平顺的动力感受,所以它开起来不会让人觉得动力猛,反而觉得很好控制。但有点遗憾的是,中低速时还是能听到一点细小的电流的哔哔声。除此以外,这台车整体算很安静,时速在100km/h以上时,才会听到两侧A柱部位传来风噪声。

由于聆风和骐达尺寸真的很接近,而且之前我开过较长时间的骐达,所以在驾驶聆风时我总不由自主地要拿骐达来做个参照物。这台聆风的整体动态表现比骐达要好,首先它的底盘扎实感觉和厚重感觉比骐达要强,而且这台车分别坐前后排,它的底盘滤震感觉差异不大,或者换句话说它前后悬挂的行车感觉差异不大。然后这台车在转弯时,有一种灵活和稳定兼具的感觉,这种感觉比骐达要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池组为这台车带来更低重心的原因。

要说不太满意的,应该还是这台车的转向吧,它具有日产车典型的转向风格,够轻,也够顺,就是欠缺质感和精准的指向性。但从日常代步驾驶的角度来说,这台车真的是一台挺好开的车。如果你不开e-Pedal,它就是那种超级容易上手的车型,没某些新能源车的古怪性格。

除了好开,这台车的乘坐我觉得也不错。后排座椅我要打高分,典型的日产零重力座椅,特别舒服。这台车空间感觉比骐达略小,但也不算很小很局促。空间上唯一问题是后座地台的中间鼓包特别高,后来咨询了工程师,工程师称是因为要布置一些线束,所以这里要留一条通道,无奈要隆起一个大鼓包。

由于电池技术的进步,这代聆风的电池组在于上代车型电池组体积相仿的前提下,续航里程达到了400公里(JC08标准,EPA标准为150英里),比上代约多了一倍。而由于电池组不用做那么大,所以车内空间包括尾厢空间都是不错的。日本版聆风是没有备胎的,不知道未来的中国版本会是什么设计。

好了,初试感受就说这么多。这次试驾时间很短,但我对聆风却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之前试驾过很多纯电动车,它们要不就是动态特性上,要不就是形象设计上,总会有些特立独行的地方,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一台很高科技的纯电车一样。而聆风无论从设计到动态性格,都尽量去往一台传统能源的“买菜车”靠,所以短短相处时间下竟会觉得这台车和我有毫不做作的亲近感觉。作为量产纯电动车的先驱,聆风在第二代车型展现出了更亲民的态度,我也希望这台车未来在中国有一个更亲民的价格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66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