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双标的人:
如果你的亲人朋友生病了、失业了、感情受伤了……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安抚情绪。
但如果,你自己深陷困境,却又变成另一种态度——
生病了会暗自骂自己活该;
失业了是自己不够努力优秀;
在感情里受伤了,怀疑是自己做错事。
为什么对他人关怀备至,却对自己苛刻至极?
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是:
「自我同情」的缺失。
就如同,从未被好好照顾过的人,往往不会照顾自己;
从未被同情过的人,也难以对自己产生同情心。
而这,也是大多人过得辛苦的原因之一。
最近,我的朋友小慧,陷入了严重抑郁的状态。
细聊才知道,这一年来,她过得非常不容易。
工作上,因为负责的项目一直没什么起色,团队因此被解散,她被降级又降薪。
偏偏这时,她的父母为了给弟弟买房,总是时不时就暗示她要多帮一点。
不满一点点堆积,直到有一天,小慧终于忍不住,在电话里对着父母发泄情绪,痛诉自己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
但挂掉电话后,她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之中。
她担心自己的话太过激,会影响爸妈的情绪,让他们难做。
再加上她的“腹痛”又开始反复发作,整个人变得没有一点精神气。
在工作、家庭和身体的三重压力下,小慧十分崩溃,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都怪我能力不够强,才一直做不好项目;
如果我能多赚点钱,爸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要这副身体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过度反思中,小慧陷入了“我是罪人”的漩涡中。
然而,身边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切并不是她的错。
工作项目停滞不前,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
父母要帮弟弟买房,并不在她的义务范畴;
身体总是会出问题,并不是她故意造成的。
只是一直以来,小慧已经习惯了这种“自我攻击”的模式。
更糟糕的是,每次精神临近崩溃时,小慧都会腹痛发作,看医生、吃药,都不见效。
直到情绪有所缓解,腹痛才会跟着好起来。
从小慧身上,或许你已经发现:
一个没有自我同情的人,不仅会轻易陷入自我攻击,甚至还会出现“躯体化”现象,从而遭受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但,为什么有的人过得如此艰难,却没有丝毫的自我同情?
听完小慧的诉说,我才终于明白这背后的缘由。
小慧是家里四姐弟的老大,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爸妈除了按时给生活费,基本没怎么管过她。
而小慧也体谅他们在外打工辛苦,怕给他们添麻烦,很少跟他们讲过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但直到小慧长大后,爸妈也依旧没看到过她的辛苦。
小慧曾讲过一件事——
面对帮弟弟买房这个要求,她试过跟妈妈讲起自己的无力,想得到对方的一些理解。
但妈妈听完后,不仅没有心疼她,反而和其他家人一样,数落她的不懂事。
即便如此,小慧还是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从小到大你们都没怎么管过我,我现在一个人在外面也不容易,让我出这么多钱,真的很难。
没想到,妈妈听她这么说,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说:
你不要这么说,我会很内疚的;如果不是要给你们赚学费,我们当年不会留你一个人在家。
这句话,充满了妈妈的脆弱。
但细细琢磨就能发现,这背后施加给女儿身上的内疚感:
你一个做女儿的,有什么理由去同情自己?
妈妈都这么辛苦了,你为什么不能体谅她?
所以,当时妈妈的眼泪,让小慧感到非常自责,她既恨自己帮不了妈妈,也恨自己让妈妈难受。
于是,在一遍遍自我憎恨中,小慧变得更加抑郁。
而在这抑郁背后,隐藏着两件事:
一是小慧的无力,根本得不到妈妈的同情;
二是本就虚弱的小慧,还要去承受妈妈的内疚。
她不仅得不到妈妈的同情,还要过度消耗,去同情妈妈。
这样的互动,在小慧的成长历程中,并不少见。
而这,正是小慧如此缺乏「自我同情」的根源。
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袒露自己的脆弱,父母应该给予其理解和同情。
得到父母同情的孩子,会把这份同情内化在心里。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以给予自己更多关怀,更能善待自己。
但如果他们得到的,是父母毫无同情的回应:
我们那时候更不容易,你这算什么啊?
就一点小破事而已,至于这么矫情吗?
如果不是你做错了,他会这么针对你?
甚至他们还要替父母着想,要去承受父母制造的沉重内疚:
这个家,没人心疼过我,我只有你了!
生你养你供你上大学,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为了你很辛苦,你不要忘了我们!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没办法同情自己。
相反,一发生不幸,他们第一反应都是向内归因。
更让人心疼的是,他们很难做到向旁人袒露自己。
因为过往的经验一直在提醒他们:
我是不会得到理解和同情的,跟别人诉苦毫无用处,只会加重痛苦。
因此,他们更倾向把所有情绪憋在心里,直至憋到内伤,甚至是外伤。
从小慧身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从小到大,家人对她甚少同情,与此同时又给她制造各种内疚感。
这导致她遇到事情,总是向内攻击。
这让她陷入抑郁,不能表达的悲伤和愤怒,外化成了“腹痛”。
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攻击自我和攻击身体,来传递两个信息:
我都这么恨自己了,你们不要再攻击我了;
我都已经这么虚弱了,你们还想我怎么样?
并且,这个模式,已经植根到她的内心深处,她当然很难做到同情自己。
看到这,也许会有人问: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已经习惯这样对待自己了,怎么办?
在这里,我有3个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1、觉察内疚,放下内疚。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对家人有着过度的内疚。
正如戴维·伯恩斯在《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中说的: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你迟早得关注你自己感到不安或难受的这个特殊时刻。所有痛苦的根源可能都隐藏在这一刻里。
当我们觉察到,正是过度的内疚,让自己陷入无限的自我憎恨中,我们便能在每一次自我攻击之前,放下这些内疚,给予自己同情心。
比如现在的小慧。
每次她产生内疚感,想把自己当成“罪魁祸首”去攻击时,她都会尝试着安静下来,去思考:
这份内疚感,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当意识到,自己只是在重复和家人那种互动模式,她便会慢慢放下各种内疚感,减少很多自我责备。
2、读懂身体的信号,聆听和感受它。
在小慧的故事中,当她意识到:
是因为自己过度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导致“腹痛”反复发作;
是因为自己想借由“腹痛”,去逃避内心的内疚感……
这时候,她便能从外部去改变这种模式,从而疗愈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另外,关于“躯体化”,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痛苦。
我们也可以试着对自己的身体说:
谢谢你,过去帮我承担了这些痛苦;
但我发誓,以后我要在我的语言层面、在关系中去表达这些部分,而不是通过身体来承担。
这时候,身体听从你的感受,便能慢慢舒展开来。
3、在安全的关系中寻求同情。
对于缺乏自我同情的人来说,意识到自己是能够得到他人的同情,非常重要。
所以,不要去向给不了你安慰的人索要安慰,其中包括自己。
如果你暂时做不到自我同情,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去试试找一个好客体。
小慧前几天跟我分享了一件事。
她后来去做了咨询,在咨询室里,她表达了痛苦的同时,总会夹杂许多自责。
直到咨询师忽然问她:你有体会过被关心的感觉吗?
小慧呆住,瞬间眼泪直流,跟咨询师说,这对我而言,本就很难得到。
咨询师说,那在这里呢?有被关心的感觉吗?
小慧泪眼模糊地点点头:“有!我很珍惜。”
当我们能在够得到的地方,去感知,去习得他人的同情,最后便能将得到的关心和同情,重新放到自己身上。
写在最后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斗争,自己对自己的不允许。
因此,自己放过自己,就是最直接的「自我同情」。
那么,从自我同情出发,我相信面对开头那几种境遇,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正如《虽然想死但还是很想吃辣炒年糕》里说的:
感到辛苦时,觉得无论如何都是自己最惨,这并不是自私的念头。
最后,祝你我都能在过得辛苦时,多给予自己一些理解和关怀,像善待别人一样,去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