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莱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美丽鲜活,一副纯良又无辜的样子,在一群只顾低头学习毫不起眼的学子中,显得格外生动美丽。那时陈念戴着耳机站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打饭,魏莱和徐渺等人在前面,她很是热情地主动去招呼陈念,问她要不要一起做作业。
那时候陈念还没真正受到魏莱正面的欺凌,明知她不是善茬,也只敢礼貌而客气地以自己没时间来回绝她。
再之后,就是她带着手下追着陈念,逼陈念“交代”她对警察说了什么。魏莱说:你那天给胡小蝶同学盖衣服,我实在是太感动了,但你跟警察叔叔聊天,我就一点都不敢动了。
你看,说着“胡小蝶同学”、“警察叔叔”这样最美好童真的字眼,却做着恶劣至极的行当。不管她的手下多粗鲁多凶狠地打了人,魏莱始终是一副温柔纯净的嘴脸,似乎这样所有在她的指示下发生的不堪就真的与她无关了一样。
魏莱在影片中看起来虚伪、乖张,其实她的心底远不如她自己以为的那么骄傲。影片中有个小细节,老师表扬魏莱成绩稳定时,魏莱脸上很是欣喜,下意识地侧脸看了一眼陈念,那眼里有点得意。这说明什么?魏莱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无视陈念,她心底还是希望得到陈念的认可,哪怕是嫉妒也好。但陈念避开了她的视线,陈念对她没兴趣,她只对自己的学习感兴趣。
陈念家境远不如她,却和她成绩相当。魏莱会对她产生惺惺相惜之感也在情理之中。被陈念无视,大概是魏莱最无法接受的。本来她以为只要她自己愿意主动抛出橄榄枝,陈念就应该愿意接受她。
于是她就像对特别喜欢却得不到的玩具一样,抱着“得不到那就毁掉”的心理,开始欺负陈念。就像小孩捣蛋惹事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一样,哪怕得到的是责骂,也比彻底的无视好。
魏莱对陈念说:还真挺可惜的,其实咱俩应该可以做朋友的,罗婷有点傻,徐渺又是两面派,只有你还真挺好的。
尽管我们不愿意相信,但魏莱竟然是真的想要和陈念做朋友。当魏莱发现自己欺负过陈念那么多次后,陈念依然愿意放过她,她便错误地以为陈念还是认可她的,于是再度主动表示愿意做朋友。
魏莱妈妈说得对,魏莱是单纯,但是她单纯所在的点不对。她以为人心和机器一样,破碎了可以回炉重造。就算前一刻她和陈念互相憎恨对方致死,只要双方都愿意放下成见,还是有可能做朋友的。
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过的种种不堪的回忆,又怎么可能轻易抹杀?陈念看见她就会想起自己活在阴沟里的灰暗岁月,又怎么可能愿意和她做朋友?
陈念那一刻心里在想些什么:想起为了躲避魏莱一群人和她们手中的老鼠而躲进臭不可闻的垃圾桶;想起自己被魏莱撕碎上衣、剪掉头发那一刻,自己心底清晰突兀的恨意和屈辱,还有……胡小蝶死去的那一幕。
人生毕竟不是一场戏,就算剧情、人物形象不够完美,发生过的就是发生过了,不能由着导演一声卡就可以重来。把伤害加诸于别人身上,加害者却过得岁月静好,若无其事地规划着自己的美好未来,还一边揭着受害者的心灵伤疤,一边妄想着用金钱就可以两清,换了谁都意难平。所以陈念才会在那一刻狠狠把魏莱推下去。
魏莱的软肋是什么?她的父母。第一次因为胡小蝶的死,警方问话时,明知道她有事,却又没有证据,她周身都散发着“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挑衅,却又一直是一副无懈可击的乖巧模样。
直到警察因为她的毫无愧意而发火,说要让她父母看看她现在的样子时,魏莱的表情才有了裂痕,变得狰狞,语调也开始飚高,像个小太妹似的,流露出她惊人的价值观:胡小蝶死了不好吗?如果她没死,她妈也弄不到那么多钱。
魏莱后来会去求陈念原谅,也是因为有围观到她欺负陈念的人报警,可能导致她再次复读。魏莱父亲因为她复读已经整年没跟她说过话,看得出魏莱是非常在意的,不惜哭着跪下求陈念原谅自己。
魏莱家境优越,漂亮聪明,从小得过的奖项和殊荣无数,母亲还一直在身边告诉她: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跟别人不一样”这句话往往只会导致两种后果:孩子要么过度自卑,要么过度自我。魏莱显然是后者,她甚至到了视人命如草芥的地步。
说到底,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管怎么说魏莱都似乎该死,但不可否认,她也是一个受害者。我们现在多少高知父母做着和魏莱父母同样的事情?魏莱的父母对魏莱的要求,是拿高分,发展有用的人际关系(和好人打交道)。
他们只注重效益、成果,却没教育过魏莱什么是真情和爱。就因为魏莱复读,她的父亲便冷暴力了她一整年。这样的“言传身教”,魏莱,也不过是活在另一个阴沟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