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为什么叫做浙江,简称为何叫“浙”不叫“越”!
河北,黄河之北;河南,黄河之南;四川,因宋朝曾经设置川峡四路;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
中国各省区市的名称由来,大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往事,那么浙江,为何叫“浙江”呢?
事实上,浙江之名来自于钱塘江,而“浙江”,就是钱塘江曾经的名字。
浙江省面积不算大,仅有10.5万平方公里,比韩国稍大,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占不到总面积的三成,素来就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
整个浙江境内,拥有大量山脉,比如天目山脉、雁荡山脉等等,有山必有水,多山的浙江境内也是河网密布,拥有诸多比较出名的江河,瓯江、灵江、鳌江、曹娥江、飞云江等等。
最出名的就是浙江最大河流,也是国内出名的大型江河——钱塘江。
钱塘江有南北二源,北源为正源,源头位于安徽休宁怀玉山主峰,而南源发源于衢江上游马金溪,因为拥有极其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而名闻天下。
在古代,钱塘江有个别称叫做“罗刹江”。
元朝至元元年,江浙行省的科考试题题目是《罗刹江赋》,但当时参加考试的三千学子,竟然没人知道这罗刹江到底在哪里。
只有著名的钱惟善,他出身钱塘,因此引用枚乘的《七发》,力证罗刹江就是钱塘江。
按照元朝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浙江一名钱塘江,一名罗刹江,所谓罗刹江者,江心有石,即秦望山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
而从这段记录来看,钱塘江除了罗刹江之外,还有个更加古老的名称,那就是“浙江”,浙江省之名就是因为钱塘江的古称“浙江”,以河流为名,与黑龙江省一样。
事实上,整个浙江与水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就像杭州、金华、丽水、兰溪等等浙江地名,全部都跟当地的水名有所关联。
那么,“浙江”这条河的名字,又从哪儿来呢?
《说文解字》之中,对于“浙”字的解释是:江名,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从水折声。
而《史记》对于浙江的注解,就是“浙,折也,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从各方面典籍记载来看,浙江这个名称的出现,主要就是取其河流曲折的样子,从地图上来看,钱塘江的确是一条比较曲折的大河。
钱塘江在杭州附近有一个大转折,加上西湖形成一个点,就像是一个反过来的“之”字,所以钱塘江也被称作“之江”。
唐朝时期,当时的江南东道设置了浙东与浙西两处观察使辖区,这也是“浙”字最早用于区划单位的时间,宋朝时期继续沿用了“浙”字,设立了两浙路。
明朝时期,正式沿用元代行省制度加以修改,开始设置浙江布政使司,清朝正式改成了浙江省,一直用到如今。
关于浙江的简称“浙”,也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故事。
晚清时期,由于电报的引进与使用,朝廷要求各地上报自己的单字简称,以此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当时各省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都呈上了自己的简称。
比如山西是古代晋国所在,上报简称是“晋”,福建被称作“八闽大地”,因此上报简称是“闽”,原本湖北上报的是“楚”。
但因为曾经的楚国涵盖了湖南,并非湖北独有,最终改成了“鄂”,湖南则用境内的湘江首字“湘”为简称。
至于浙江,由于曾经是越国的所在地,所以一开始上报的简称是“越”,但当时广东上报的简称也是同音字“粤”,由于广东抢先一步,浙江地方只能退让,将简称改成了“浙”。
与此情况有点像的,还有山东的简称“鲁”,原本山东上报的简称是“东”,因为从明朝开始,山东一直都被称作“东省”。
但这个字无法体现山东的特色,之后又呈报“齐”字,却又与直隶上报的“冀”读音相近,由于直隶地位重要,山东只好退让一步,改成了“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