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佝偻的意思,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佝偻病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 目录 1疾病概述 2简要介绍 3主要病因 4临床表现 5诊断要点 6检查项目 展开 目录 1疾病概述 2简要介绍 3主要病因 4临床表现 5诊断要点 6检查项目 7鉴别诊断 8辩证分型 9治疗方法 10分型治疗 11简便药方 12食疗方法 13预防方法 14注意事项 15并发症 16认识误区 17维生素D缺乏性佝… 收起 编辑本段疾病概述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2、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失常所致。
3、活动性病例在冬春季较多见。
4、发病率北方较南方高,工业性城市较农村高。
5、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
6、本病属中医“五迟”、“五软”、“鸡胸”等范畴。
7、 编辑本段简要介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
8、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9、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10、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1、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12、编辑本段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
13、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
14、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15、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16、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
17、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
18、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19、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月一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病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20、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常在维生素D缺乏后数月出现,患有骨软化症孕妇的母乳喂养儿可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佝楼病症状。
21、重症佝偻病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和免疫功能。
22、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一)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恼、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出现枕秃等。
23、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4、此期常无骨胳病变,X线骨片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5、 (二)激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如不经治疗,症状会继续加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
26、<6月的佝偻病婴儿以颅骨改变为主,颅骨薄、前卤边缘较软,检查者用指尖轻轻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逐渐消失、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增大。
27、“方盒样”头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型区别。
28、胸廓骨骼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
29、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肋骨骺部内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即成漏斗胸;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称为郝氏沟(Harrisongroove),这些胸廓病变都会影响呼吸功能。
30、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
31、称佝偻病手、足镯;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双下肢在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因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
32、正常1岁内小儿亦可有生理性弯曲和轻微的姿势变化,如足尖向内、或向外等,以后会自然矫正.须予以鉴别。
33、患儿在会坐和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
34、严重低血磷导致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
35、重症患儿脑发育亦受累,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贫血常见。
36、此期血生化检测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长骨片显示骨髓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变形或青枝骨折。
37、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38、 (三)恢复期患儿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会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l-2月降至正常水平;骨骺X线影象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39、(四)后遗症期婴幼儿期重症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的儿童。
40、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其骨骺干骺端活动性病变不复存在。
41、编辑本段诊断要点 发病初期有夜啼、多汗、烦躁、食欲减退。
42、因摇头擦枕而出现枕秃。
43、2、活动期体征可见颅骨软化(乒乓头)、方颅、前囱迟闭、出牙延迟、肋骨串珠、肋外翻、肋隔沟、鸡胸、漏斗胸、手镯、镯绕,“O”形腿、“X”形腿、脊柱后突或侧弯等。
44、3、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常低于1.29mmol/L;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45、X线腕部摄片显示尺桡骨下端增宽,状如杯口,钙化线不齐,呈毛刷状。
46、编辑本段检查项目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1)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病程中增高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
47、有利于检查诊断。
48、(2)测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偻病几为零,在亚临床佝偻病也显著下降,而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49、2、X线检查:X线改变以骨骼发育较快的长骨为明显,尤以尺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更为明显。
50、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面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肾性佝偻病: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障碍使1.25(OH)D的生成减少而发生佝偻病,血钙低,血磷高。
51、需要使用1.25(OH)D才能有效治疗。
52、2、肝性佝偻病:各种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不良,可使1.25(OH)D生成障碍;如果伴有胆道阻塞,不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而且因钙皂形成,进一步抑制钙的吸收,从而出现低血钙及佝偻病征象。
53、3、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身材矮小,骨骼畸形,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有低血钙和低血磷外,还常有低血钾。
54、4、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为两型。
55、Ⅰ型为肾脏1-α羟化酶缺陷,Ⅱ型为靶器官1,25(OH)D受体缺陷,临床表现为重度佝偻病,血钙,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并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6、I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Ⅱ型患儿的重要特征为脱发。
57、编辑本段辩证分型 脾虚气弱症状:皮肤苍白;多汗发稀,枕后发秃,肌肉松软,腹部膨大,纳食减少,大便时溏,烦躁不安,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58、证候分析:脾虚气弱,运化失司,则肤色苍白、纳呆便溏。
59、脾主肌肉,脾虚不能营养肌肉,则松软无力。
60、腹部肌肉变薄,则腹部膨大。
61、气虚表卫不固,则见多汗。
62、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头发稀黄易脱落。
63、2、脾虚肝旺症状:面黄少华,发稀枕秃,夜间盗汗,纳呆食少,囟门迟闭,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出现无热抽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64、证候分析:除脾虚气弱相同的症状外,还出现一些肝气偏旺的症状。
65、因肝失阴血儒养,肝木偏旺测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动风抽搐。
66、舌淡苔黄,脉细弦,均为脾虚肝旺的表现。
67、3、脾肾虚亏症状:面黄多汗,四肢无力,智力不健,语言迟发,齿生过缓,立迟行迟,囱门迟闭,头方肋翻,甚至鸡胸,下肢弯曲,舌质淡少苦,脉细软无力。
68、证候分析:肾主骨髓,脾主肌肉,后期症重由牌及肾,出现一系列肾气虚亏的症状,如智力不健、方颅、鸡胸、齿生过缓、因门迟闭等。
69、脾虚化源无力,表卫不固,故面黄多汗,肢软乏力。
70、脾虚气弱多见于佝偻病之初期,此时骨骼变化不明显,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若及时治疗,并注意饮食与护养,最易恢复。
71、脾虚肝旺者,尤其有无热抽搐症状时,多为兼有婴儿手足搐溺症,多在1岁以内发病。
72、脾肾虚亏多见于佝偻病较重者,肾主骨,肾气虚亏必然出现一系列骨胳方面变化,往往会遗有骨胳畸形。
73、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
74、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75、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
76、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77、编辑本段分型治疗 脾虚气弱治则:健脾补气。
78、主方:人参启脾丸加减。
79、加减:纳呆食少,加砂仁6克(后下)、鸡内金10克烦躁少眠,加夜交藤10克、合欢皮10克;大便稀溏,加炮姜炭6克、煨葛根10克。
80、主方分析:人参启脾丸为健脾补气开胃要方。
81、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山药、扁豆益气补脾,陈皮燥湿和中,木香理气开胃,神曲、麦芽消导开胃。
82、处方举例:黄芪10克党参IO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合欢皮10克牡蛎30克(先煎)龙骨30克(先煎)山药10克神曲10克甘草6克2、脾虚肝旺治则:健脾平肝。
83、主方:益脾镇惊散加减。
84、加减:体虚多汗,加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先煎);睡中惊惕,加蝉衣6克、珍珠母30克(先煎);反复抽搐,加全蝎粉1克(吞)、蜈蚣粉1克(吞)。
85、主方分析:益脾镇惊散为健脾补气,熄风镇痉的要方。
86、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助运,朱砂安神镇惊,钩藤平肝熄风,灯心草清降心火,甘草调和诸药。
87、处方举例: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钩藤10克(后下)蝉衣6克灯心草2克扎牡蛎30克(先煎)僵蚕10克甘草6克3、脾肾虚亏治则:培补脾肾。
88、主方:补天大造丸加减。
89、加减:神疲纳呆,加黄精10克、佛手10克;智力不健,加益智仁10克、石菖蒲10克;汗多者,加牡蛎30克(先煎)、碧桃干10克。
90、主方分析:补天大造九是培肾补气填精的要方。
91、方中紫河车补肾填精,黄芪补益元气,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鹿角、杞子补益肝肾,当归、熟地黄、白芍、龟版滋养阴血,枣仁、远志养血安神。
92、处方举例:党参1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补骨脂10克鹿角10克(先煎)龟版15克(先煎)紫河车粉3克(吞)牡蛎30克(先煎)编辑本段简便药方 苍术、五味子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共研细粉,每日2次,每次1.5克,温开水冲服。
93、适用于脾虚气弱多汗者。
94、2、黄芪、菟丝子、苍术、麦芽各10克,牡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95、适用于脾虚气弱及脾肾虚亏。
96、编辑本段食疗方法 (1)常食蛋黄、鱼类、动物肝脏。
97、(2)猪肝、黄芪各30克,五味子3克,先煎去渣,入猪肝煨烂,食肝喝汤,宜常服。
98、(3)香蕈9克,煎汤,每日3次。
99、编辑本段预防方法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可以说,小儿佝偻病不仅仅是缺钙,还有缺“晒”。
100、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
101、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
102、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
103、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
104、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
105、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
106、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
107、同时适量添加钙粉。
108、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
109、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110、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加辅食。
111、每天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112、饮食注意选用含钙、磷较丰富的食物。
113、3、患儿不要久坐、久站,防止发生骨骼变形。
114、提倡婴儿穿背带裤,防止肋骨外翻。
115、编辑本段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
116、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
117、在一些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
118、编辑本段认识误区 误区1: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119、 所以,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
1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 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121、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122、 误区2:佝偻病小儿血钙低。
123、 这是不全面的认识,V-D缺乏可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V-D缺乏性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
124、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
125、这主要是由于当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
126、因此,患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127、 误区3: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
128、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
129、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130、 误区4: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
131、 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132、 误区5:只要补充足量的V-D和钙剂就不会患佝偻病。
133、 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V-D缺乏性佝偻病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非营养性的V-D缺乏性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见效的佝偻病,应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等。
134、 误区6:多汗、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特异性表现。
135、 诊断小儿是否患有佝偻病,仅依据临床表现,其准确率是很低的。
136、哪一个表现都不是特异性的,正确诊断必须源自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骺X线检查的综合判断。
137、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138、 误区7:佝偻病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
139、编辑本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维生素D 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而造成的代谢性骨骼疾病。
140、我国<3 岁儿童佝偻病发病率约20%~30%,部分地区已高达80%以上,因此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卫生部将其列为儿童保健四种疾病之一。
141、临床以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骨骼改变为特征。
142、常与摄入不足,少见阳光,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代谢障碍如肝肾疾病或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等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