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天才的哲学家——王弼!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位哲学家的生命只有短短23个春秋,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在他死后数百年里被奉为最高的经典,引领了中国哲学几个世纪。
他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极为罕见的少年哲学天才,他就是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魏晋玄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之一——王弼。
王弼是山东人,生于公元226年,正值三国时期,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
继祖父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曾受到著名文学家、大学者蔡邕礼遇,并获得家藏书籍文章万卷。
这些书籍后来被王弼的父亲继承,这对王弼从小学习成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王弼在年幼时已非常聪明,十几岁时就开始钻研老子的思想,并且声名远扬,被当时的官员、文人所称赞。
当时的吏部尚书何晏结识王弼后,对其大加赞赏,两人成了谈经论道的好友,后来,在何晏的推荐下,王弼进入曹魏朝廷做了官。
公元249年,年仅23岁的王弼身染疠疾去世。
王弼人生虽然短暂,但却是魏晋时期屈指可数的几个重要哲学家之一。
他著述非常丰厚,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多种。
但他的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之多,而在于其创见被后世广泛认可。
他所做的《老子注》在唐代之前的几百年里一直被奉为解读《老子》的最高经典。
所做的《周易注》更是在宋代之前都无人能够超越,被官方奉为解读《周易》的标准版本,直到被朱熹的《周易本义》取代。
即使在今天,王弼对《老子》和《周易》的注释仍然是我们理解这两部经典的重要参考。
王弼的哲学采用了思辨的形式,以探讨宇宙本体问题为主。王弼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这就是“道”,或者“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存在。
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多种多样的世界万物,就是这个本体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又被称作“贵无论”。
在认识论方面,王弼主张“得意忘象”。他认为要得到统率一切事物的“道”,就必须抛开具体的物象。
他说:“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虽然王弼十分赞赏孔子的思想,甚至认为孔子比老子更伟大,但作为新道家——魏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在思想深处仍然属于道家。
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