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野菜赏析(故乡的野菜)

2023-04-30 00:05:06 生活饮食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故乡的野菜赏析,故乡的野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卓越的散文艺术《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

2、如作者开篇说道,“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3、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4、要写故乡,却先说对故乡没有什么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

5、为不使文脉过于呆滞,正话反说,倒着说,对着说,都是周作人散文经常采用的策略。

6、作者听妻子“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因为“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

7、很自然地就把话头又拉回了正题,丝毫无牵强之感。

8、接下来由春天常吃荠菜想到另一种常吃的黄花麦果,再由它扫墓时作贡品想到另一种扫墓时常吃的野菜紫云英,表面信口而谈,内里却是一条线。

9、但作者又不露痕迹,由看到卖荠菜,随之想起故乡,这种情思看似有意,又似无意;回想故乡,却只谈野菜,看似有意思,又似无意思,冲淡的意境跃然纸上。

10、郁达夫在谈到周作人的美文小品时曾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

11、千字小文之内,起承转合,写得活而不僵,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可见一斑。

12、散文,尤其是絮语式的美文,首推一个“ 真”字。

13、美文可以说是见情见性的一种文体,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造作。

14、作家往往用美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哲理和感悟。

15、读者从行文中,也能看出周作人真实的内心生活,复杂的情感世界,渊博的知识修养。

16、《故乡的野菜》首先就是一篇见情见性的真文。

17、对于童年时候所食的野菜,作者大方自然地展示着他的热爱,没有丝毫的遮掩和伪装。

18、比如于黄花麦果,“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19、”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佳物不可再得的怅惘情绪,合盘托出,这就是周作人的真。

20、面对读者,不故弄玄虚,不伪作高深,一腔真情慢慢流出,才使读起来觉得近,觉得亲。

21、在真之外,这篇散文又极美。

22、它有着极美的意境,“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 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23、”这是动态的劳作;“ 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

24、这是静态的生机。

25、挖菜的村姑,歌唱的小儿,绿色的荠菜,紫红的花朵,分明一幅洗去铅华的江南春光图。

26、这美还体现在语言。

27、通篇文字,很难找到文绉绉的、艰涩难懂的语言和句子,纯属平常的白话口语,如叙家常。

28、 2、浓郁的地方风味周作人的美文,尤其是一些描写故乡风物的言志小品,里面总有很多童谣和民谚,使他的散文在冲淡平和的文风之外,充盈着一种“俗趣”,氤氲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这是《故乡的野菜》的另一特点。

29、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最爱之一。

30、《故乡的野菜》中,引用歌谣就有四五处之多。

31、“ 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短短一两句,语言通俗可爱,含义浅近直白,使文章生动不少。

32、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的民谣,没有经过刻意的文饰和加工,有一种天然的野趣,周作人称之为“ 民族的文学”。

33、尤其是用儿童视角和语言来表达的童谣,又添了一种稚趣在里面,就更是周作人所谓的“天籁”了。

34、《故乡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风俗趣味的,这种趣味,除了上述的民谣所带来的“ 俗趣”,还体现在作者的渊博学识所带来的“雅趣”。

35、周作人读书极多,每写到一个风物,他都能东征西引,左右逢源,各种趣语稗谈信手拈来。

36、比如本文写到故乡的荠菜,便引明代文学家田汝成著的《西湖游览志》和清代文学家顾禄的《清嘉录》中的记载,这两本都是关于吴中民间世俗的书。

37、这些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文章也有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38、写紫云英,引用日本的《俳句大辞典》,“ 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

39、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

40、”仿佛不经意,但作者的学识已经跃然纸上了,就使周作人的美文与那些惟有平淡的文章天壤之别。

41、而且,对每一种野菜的性状,以及野菜的食法,周作人都仿佛博物学家一样,能细细道来。

42、如“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

43、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44、”再如,“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等等。

45、此类文字,是周作人一贯的风格,能让读者对绍兴地方的植物和生活习俗都有明白的认识,风俗宛然如在眼前。

46、“这些都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特别留心于野卉杂花,亲切爱抚的记其性状,文情闲静,文笔润泽” 。

47、这就是周作人散文中的雅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得来的。

48、有这些作底子,《故乡的野菜》中体现的地方风味方显得雅致,所用的民间歌谣也更显亲切,才不孤单。

49、淡而有味道,不正是周氏美文的特色么。

50、 3、平民化的写作立场周作人不但在理论上第一个提出了平民化的主张,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践行了这个主张,《故乡的野菜》就是一个典型。

51、文章所写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均是极为常见的野生植物,甚至“ 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

52、作者之所以对此兴致盎然,最大原因就是它们都是“ 浙东人春天常吃的”东西。

53、清末的农村,也就是在周作人的童年时代,农民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作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收入也仅能果腹而已。

54、春天到时采摘一些野菜,就成为乡民们甚至城里的普通市民常做的一件事情。

55、对这些野菜,一些士大夫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56、”可以看出,能否与底层人民的生活发生关系,是周作人思念这些野菜的一种情感。

57、这种生活是普遍的事实,作者表达的是真挚的思想,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于此凸显。

58、平民化的写作立场同样体现在对待妇女儿童的态度上。

59、“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 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60、”周作人欣赏的态度溢于言表,对“妇女小儿”的这种工作从内心里发出赞美。

61、周作人毕生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命运,从没有把妇女和儿童当作男人们的附属品,不但重视采集童谣童话,也与贵族化写作把妇女看作玩偶的态度迥异。

62、对每一个普通生命予以尊重,这样的情感称得上是大真挚。

63、《故乡的野菜》虽是周作人美文创作的早期尝试,但卓越的美文艺术,处处散发的地方风味与深隐的平民写作立场,使其成为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昭示并影响了周作人此后言志美文的创作路向和特点。

64、这篇美文所包含的诸种创作因子,又像一只报春之燕,预示了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浓郁传统色彩一脉的诞生。

65、《故乡的野菜》在絮絮漫谈之下有着精心的结构,看似平淡的文笔,却蕴藏了深厚的内涵和明妙的情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shenghuo/yinshi/45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