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最出名的八位才艺名伎,又称“金陵八绝”。这八位奇女子不仅长相倾国倾城,才艺更是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最重要的是,虽然名为伎,但都爱慕才子,甚至是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并且有几位都在后世流传了不朽的佳话。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秦淮八艳”到底是哪八位奇女子吧!
注意!此排名不分先后!
?马湘兰
马湘兰,又名马守真(1548—1604),小字玄儿,又字月娇,江苏南京人。
马湘兰在家排行第四,因此也被称为四娘。从小就能诗擅画,尤其是擅长画兰竹。但是她的童年又是不幸的,因为家庭贫苦,最终还是沦落风尘。
虽然马湘兰的样貌在其他几位中并不出众,但是她皮肤白腻、纤眉细目、瘦弱如柳。除此之外她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更是吸引了不少人。最为重要的是,马湘兰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善解人意,常常用赚来的钱来救济落魄的青年。因此在秦淮河畔逐渐成为红人,每天来访的宾客络绎不绝。
虽然她是一名青楼女子,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有着对爱情的渴望。二十四岁那年,她邂逅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两人在接触了几次后,互相萌生了爱意。
但是马湘兰觉得自己是青楼女子配不上王稚登,而王稚登又觉得自己一无功名,二无银两,很难带给马湘兰庇护和幸福,只能将这份爱藏在心中。
有一次,王稚登向马湘兰求画,马湘兰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示意自己虽然是欢场中人,但并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聪明的王稚登自然明白她的心意,但依旧是将这份爱藏在心中,两人仍像好朋友一样密切交往,再也没谈过嫁娶之事。
不久王稚登向仕途发起挑战,而马湘兰便稍稍闭门谢客,留在南京等着王稚登的归来。然而王稚登的仕途并不得意,铩羽而归的她回到南京后无脸面对一片痴情的马湘兰,索性把家搬到了姑苏,以绝与马湘兰相守终生的念头。
即便如此,马湘兰依旧一往情深,每隔一段时间便跑到姑苏小住几日陪王稚登说说话,聊聊天。但是两人发乎情,止乎礼,只是像好朋友一样,没有越雷池半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两人只是兄妹般的亲戚。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三十年,除了隔些时日去姑苏做客,剩下的时间就是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寿诞的时候,马湘兰还拖着一身疾病前往替他高歌一曲。
不久后,心力交瘁的马湘兰预感到自己即将油尽灯枯,于是她仔细的沐浴更衣,端庄地坐在自己的屋子里,走完了她57岁的一生。马湘兰的死讯传到王稚登那里,他悲痛之余,挥笔写下挽诗:
“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董小宛
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字青莲,南京人,也是“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家庭挺不错的,家里是开绣庄的,从小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不幸的是十三岁那一年,父亲不幸中暑,不治身亡。两年后母亲也病倒了,再加上绣庄经营不善,很快便债务压头,绣庄破产,无奈之下,15岁的董小宛只能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自谋生路。
董小宛天生丽质,容貌出色,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只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在众多宾客面前曲意逢迎。但是董小宛自恃清高,因此也是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但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高雅之士的欣赏。
虽然在画舫中卖艺,但是挣来的银子依旧无法支撑母亲卧病在床所需的花销依旧债主频繁地催债。索性之下董小宛只好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由于美丽的容颜,高贵的气质,再加上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媚娇笑。因此,俘获了一大批客人的芳心,董小宛经常被这些客人邀请一起游西湖,登黄山,一去就是十几天。
后来扬州士子冒辟疆听闻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便想亲自见一见,只是一连去了好几次都没能见上面。正当冒辟僵以为无缘得见,准备离开时,却在半糖与董小宛巧遇。
虽然只交谈了短短的半个时辰,但是两人一见如故,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董小宛的母亲病逝,自己又受到恶霸的恐吓,因此董小宛大病一场,闭门不出。
冒辟疆得知后,便想替董小宛赎身,可是由于董小宛的名气太大,妓院的老鸨不愿意放走这颗摇钱树,因此把价钱开得很高。正当两人一筹莫展时,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苏州游玩,而柳如是也是“秦淮八艳”之一,跟董小宛是好姐妹,钱谦益也有很高的名望,在两人的帮助下,董小宛如愿赎身,嫁给了冒辟疆。
婚后两人过得非常幸福,冒家的上下也没有因为董小宛是青楼女子而轻视她,反而一家人相处的极为融洽。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后来清兵入关,在战乱中,小宛的丈夫连续染上重病,小宛常伴左右,以侍汤药。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再加上本身身子骨就弱,最终只做了九年冒家媳妇的董小宛倒下了,年仅28岁。
?李香君
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号“香扇坠”,江苏苏州人。
李香君原本姓吴,出生于一名门世家,家中还有两个哥哥。由于父亲在京为官时是东林党人,因此受到了魏忠贤的迫害,最终家道败落,颠沛流离下八岁的李香君跟随养母李丽贞生活,并改吴姓李。
在跟随养母的生活下,李香君习得音律,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很甜,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的追捧。
随着年龄的增长,16岁的李香君情窦初开,喜欢上了学子侯方域,两人一见钟情,当天晚上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可是侯方域并没有钱给李香君赎身,但是两人爱得深切,李香君便让侯方域留在了媚香楼中,两人可以经常的见面,感情也越来越深。
当时明末的戏曲家阮大铖想拉拢侯方域入僚,并愿意出钱替侯方域将李香君赎出青楼。但是阮大铖人品低下,还很下流,李香君果断地拒绝了他,还变卖首饰将钱还给了阮大铖,因此阮大铖对李香君怀恨在心。
后来南明政权成立,阮大铖被重用,于是他便陷害侯方域,致使两人分开。又怂恿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誓死不从,一头撞在了柱子上,鲜血溅满了当初的定情信物扇子上。
可是阮大铖并不打算放过李香君,而是待她伤养好了以后,打着圣上的名义,要召她入宫做一名歌姬。圣命难违,李香君只好入宫,过着寂寞的生活。后来南明政权落败,逃亡出宫的李香君躲进栖霞山葆真庵出家做了一名尼姑。
顺治二年,候方域和李香君再度重逢,两人携手回到候家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与候方域成了亲,并与公婆住在了一起。
可是好景不长,结婚八年之久的李香君一直生不出孩子,就在丈夫候方域去南京替李香君求子时,李香君以前青楼女子的身份被家里人知道了。公公得知儿媳以前是青楼女子,一气之下将李香君赶出家门,让她住到了离家十五里的柴草院。
后来李香君如愿有了身孕,公公才勉强派了一名丫鬟前去伺候,但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在“秦淮八艳”中,论样貌和才气,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却高居秦淮八艳前列。李香君之所以如此声名远播,主要还是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顾横波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江苏南京人。
在“秦淮八艳”之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被皇家受诰封为“一品夫人”。顾横波擅长作诗、音律、画画,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所创作的诗词更是收录于《柳花阁集》。
据说顾横波才貌双全,有"南曲第一"之称,自然广受风流名士们的青睐,以至于门庭若市,宾客几乎每天都座无虚席。而在当时,能够有幸邀请到顾横波,俨然成为了一种风雅的标志。当时很多江南士子因为无缘一睹顾横波的容颜而抱憾终身。
后来22岁的顾横波从良,嫁给了龚鼎孳,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夫妇而人打算投井自尽,以身殉国,只可惜没能如愿,最终被俘虏。
后来夫妇二人投降清朝,龚鼎孳更是做到了礼部尚书的职位,因此顾横波才被封为“一品夫人”。
康熙三年(1664年)冬,顾横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铁狮子胡同,龚鼎孳在北京长俸寺建妙香阁纪念。
?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江苏常州人。
陈圆圆的出身于货郎之家,日子过得很贫苦,小小年纪父母便早亡,只能寄居在姨夫家中,跟随姨夫改姓陈。
恰逢江南地区那几年收成不好,姨夫家中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圆圆,无奈下只能将其送往苏州梨园,学习戏剧。
对于学习戏曲,陈圆圆有着很高的天分,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舞台,就扮演了《西厢记》中的红娘。在台上的陈圆圆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台下的观众看的是屏气凝神,结束好连连叫好。自此,陈圆圆有了名气,之后每次登台演出,观众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17岁的时候与扬州士子冒襄一见钟情,并且互相许下誓言,非彼此不娶不嫁。可是由于明末战争不断,冒襄屡屡失约,陈圆圆迟迟等不到情郎来娶她,最终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
陈圆圆被抢夺入京后,成为了田弘遇家的私人歌伎。后来田家失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田家攀上了当时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有一次吴三桂受邀来田家做客,听戏时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
眼尖的田弘遇当将陈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吴三桂对陈圆圆甚是喜爱,日日夜夜要陈圆圆侍寝左右。当时农民军李自成如日中天,吴三桂有投降于吴三桂的想法。只是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圆圆被部下刘宗敏所夺。
吴三桂得知后,怒发冲冠为红颜,愤而降清。后来吴三桂将清军引入关内,在吴三桂跟清军的左右夹击下,李自成仓惶逃离北京。在战火中吴三桂找到了陈圆圆,两人军营中团聚。
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着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受封云南后,陈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广充后宫,日夜笙歌,穷奢侈欲,歌舞征逐。再加上陈圆圆年老色衰,而后宫中年轻漂亮的姑娘比比皆是,陈圆圆渐渐失宠。
伤心的陈圆圆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享年72岁。
虽然陈圆圆在秦淮八艳中美貌不是最出众的,但是在当时依旧是迷倒了无数的男人。有一种说法,如果不是因为陈圆圆,吴三桂也不会愤而降清,那么清军至少得晚十几年才能入关。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
?寇白门
寇白门(1624-1645),名湄,字白门,出生于金陵。为“秦淮八艳”之一。
寇白门的出身在秦淮八艳中是最差的,她出身于世代娼门,家族中的女子世世代代都要为娼,寇白门也不例外。
不过寇白门生的美艳,特别妖娆,并且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擅长作画,能谱曲,能作诗,文章写得也非常不错。一时间小有名气,每天不少文人雅士都争相来访,一睹芳颜。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声势显赫的保国公朱国弼在见到寇白门后,心生喜欢。在几次交往后,朱国弼当即给其赎身,并问她是否愿意嫁给他,寇白门一口同意。那一年,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
三年后,清军入关,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后又被清廷软禁。软禁前,朱国弼打算将寇白门在内的所有妻妾歌姬婢女一起卖掉。寇白门得知后对朱国弼说道;“要是卖掉我所得到的酬劳不足百金的话,不如放我回南京,一个月后我当以万金回报于你。”
返回南京的寇白门又干起了老本行,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
寇白门遵守承诺,最终筹措了两万两黄金,为朱国弼赎了身。脱身后的朱国弼非常感动,觉得世间竟然有如此重情重义的女子,随即表达想与其重修旧好。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寇白门果断地拒绝了他,并说道;“当年你用银子赎我出青楼,如今我也用银子把你赎回,你我互不相欠,从此与之一刀两断。”
自此,寇白门在南京的妓院里,日日夜夜与宾客纵情声色。后来寇白门不幸染病,有一个叫做韩生的文人经常去探望他。时间一久,寇白门对韩生产生了感情。
一次,韩生又登门探望,寇白门恳请他今晚留下,在她身旁留宿一晚。谁知韩生不念旧情,当即松开寇白门的手,推门而去。
寇白门不解,偷偷跟随想知道韩生去了哪里,谁知道韩生去了隔壁跟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婢女调笑。寇白门听后,不胜悲愤,至此病愈急,不几日,一代侠义艳情的青楼女子就这样凄楚地撒手人间归仙了。
在“秦淮八艳”中,寇白门应该是最不幸的一位了,相貌气节并不是最出众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以至于最终沉沦与风月场所,从一个花季少女沦落到宾客泄欲的工具。
?卞玉京
卞玉京(1623年—1665年),又名卞赛,字云装,后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江苏南京人。
卞玉京的出生挺不错,父亲的官僚,从小锦衣玉食,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只是不幸父亲早逝,家庭也就此破败。为了填饱肚子,卞玉京只好带着妹妹一起到秦淮河上出卖色艺。
要说论才,在“秦淮八艳”中。卞玉京要说第二,那没人敢说第一。卞玉京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小楷,一手小楷清秀过人。卞玉京还精通文史跟音律,会弹琴,水平非常高超。就连绘画技术也非常娴熟,尤善画兰,作有《题扇送志衍入蜀》。
卞玉京的样貌加上才艺,迷倒了一片公子哥。但平时卞玉京表现的却矜持高雅,唯有遇到有共同语言的文人墨客才会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尤其是在醉酒后,更能发挥出极致,飘逸倜傥而又不失风流妩媚。因此在当时有这么一句话“酒垆寻卞玉京,花底出陈圆圆”来形容她。
19岁那年,卞玉京受邀前往苏州为一个即将前往成都当知县的吴继善践行。在宴会上,平时受惯了追捧的卞玉京却对旁边一言不发的吴继善堂弟吴梅村动起了心思,觉得他不同寻常。
在冲动下,卞玉京问他对自己是否有意,而吴梅村却表现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将她晾在一边。卞玉京不甘心,在宴会接束后又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娶自己。
吴梅村内心很矛盾,他很喜欢卞玉京,但是又得知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要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玉京等,无奈下吴只是在卞玉京的住所外吹了几首曲子便黯然离去。
最终卞玉京没有被选中,而是嫁给了一个世家子弟。后来因为情不如意,遂将自己的侍女送给了丈夫,而自己离去。
顺治七年(1650年),吴梅村去往钱谦益家里做客,恰逢卞玉京也在附近,遂想撮合两人见上一面。卞玉京早早的来了,但是却借身体抱恙一直不愿意下楼相见,在想见与不想见之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没能相见。
卞玉京在吴梅村这里找不到生命的归宿,多年的经历让她早已看破红尘,便以修道为名遁入空门。她持戒极严,朋友前来探望,往往求一面而不得。
但是卞玉京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常年受到佛门子弟的照料,让她有一个焚香诵经的安宁晚年。为了表示感谢,卞玉京耗时三年时间,用舌血为其抄写一部《法华经》。
后来卞玉京隐居无锡,一住就是十年,最终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在得知卞玉京死后,六十岁的吴梅村拖着年迈的身躯前往无锡拜谒卞玉京墓,献上了他们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在“秦淮八艳”中,柳如是是当之无愧的魁首,柳如是并不是简单的一名青楼女子,而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柳如是的身世不明,只知道幼年不幸,被辗转贩卖,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后来被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由于其美艳绝伦,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14岁的时候柳如是便嫁给了当时六十多岁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由于独受宠爱,并经常教她读书学文,因此受到了其他妻妾的排挤。最终周学士去世后,柳如是被迫回到青楼重操旧业。
不过柳如是家喻户晓不是因为她是“秦淮八艳”之一,而是她与明末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的爱情生活。
作为一名出众的艺姬,有许许多多的名士前来求婚,但柳如是一一拒绝,仅仅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在自己23岁的时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对于文坛领袖娶了这样一位女子,当时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都说钱谦益晚年不保。但是夫妇两人丝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每天吟诗作对,感情越来越深。后来柳如是还为钱谦益诞下一女,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好景不长,清军入关,南明弘光政权也落败,柳如是本想劝丈夫一起殉国,但钱谦益最终因为水太凉而胆怯,放弃求死而是投降了清军。钱谦益做了清廷的礼部侍郎,而柳如是独自一人留在南京。
后来退休的钱谦益因为一件案子牵连入狱,都是看柳如是四处奔波才救出了钱谦益,夫妻两人一起居住到了苏州。退休在家的钱谦益又再次背叛了清廷,暗中笼络支持反清复明之士,而柳如是依旧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
康熙三年(1664年),钱谦益去世,失宠多年的原配陈氏对柳如是独守恩宠早就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甚至聚集族人抢夺柳如是的房产,而柳如是为了保护住钱谦益生前留下的财产,竟然一条缕帛结项自尽,享年46岁。
柳如是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此外作为一名女子,却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常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甚至曾经说过;“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