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是指用字的声调,写诗就要讲究平仄。古代汉语中一个字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入)。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很讲究平仄,写出来的诗词才音调有变化,具有音乐美。
古人把四个声调又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
“平”是指声音平直,“仄”指声音曲折。
四声中的平声字就属平,而 “上声、去声、入声”的字就都属于仄。这是很好区别的。
可是现代汉语的四声与古代不同,它是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入声没有了,这样区分平仄就有了难度。
现代汉语中的“平”包括阴平、阳平二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
这就是第一声、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及去声(第四声)都属于仄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它变到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所以在阴平、阳平中也有少数的字是属于仄声,这就要专门去辨认,这就不如古汉语划分平仄那么简单,增加了辨认的难度。
粗略地说,汉字第一声、第二声(阴平、阳平)就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上声、去声)就是仄声。
对联的第三个要求就是上下联字词要平仄相对。这里的相对,不是要相同,而是要相反,这就叫“反对”(意思是反着对)。
当然也不是每个字都要相对。有句俗语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灵活,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严格地相对。其余类推。
举例来说: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副对联中上联“又是”是仄声字,下联的“依然”就是平声字。这就“仄仄”对“平平”。
第四个字“年”是平声字,下联第4个字“里”是仄声字。“绿”是仄声字,而红是平声字。它们都相对。
作为对联,不论字数有多少,上联的最末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末一个字必须是平声,简单地说就是“上仄下平”。有了这个,就只要看对联的最末一个字的平仄,就能区分上下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