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能量,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它是我们一生的良友,会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低谷与巅峰,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读书则是我们重新省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自身知识量的多少,还可以让我们透过书本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之处,看清自己的优缺点。
日本作家斋藤孝先生在书本《深阅读》中提到“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平静与治愈,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补充我们生活与工作上匮乏的知识。
当然,同样是读书,不同的人所读的书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斋藤孝先生在《深阅读》中指出,读书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
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无论我们是出于哪种目的去读书,都能有效地让心灵恢复平静,重新振作,让我们变得更有自信。同时,读书可以让我们增强对自己的理解力,具备足够的智慧去解决遇到的难题。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比,才会让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开始萌芽,书便成了我们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1. 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提升思想层次
《太子少傅箴》中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诉我们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揭示了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作用,书也是一样。
书是作家思想与品德的凝聚,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具备价值,只有“优质”的书才有意义。倘若我们把时间浪费在那些空洞无物的书上,还不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更有意义。
书的品质会引导我们思想境界的高低,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如果我们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而优质的书能成为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起点,让我们眼中的世界从“点”变成“线”,进而扩大成“面”,我们的意识则会发生变化。
接触一流的人物,我们则会受到一流思想的引导,刷新我们的认知。事实上,我们很难真正接触到他们,但是我们可以阅读一流人物的书籍,学习他们的行为与思想。
《启动的活法》中指出“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
每当我们阅读一流人物的书籍则会启动自身的一个基因,若能长久维持,读书的习惯会让我们走上新的阶层。
2.信息匮乏的时代,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
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化时代,或者说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上的信息都很齐全,我们都可以轻易获取。
但是,我们却很难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取专业领域或更深层次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
书中浓缩了大量信息,我们要根据自身能力,深入地、迅速地加以吸收,才能弥补我们匮乏的信息与知识。
如此,我们必须强化读书意识,利用好我们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优质书籍。倘若我们只是停留在网络信息的碎片化或表面化的阅读层次,恐怕我们会渐渐变成“信息弱者”。
读书,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生怀有充实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与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没有关系。
读书的质与量,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的内容会“沉淀”在我们的身体里,填补精神世界里的空缺,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喜悦。与好书为友,受益一生,靠肤浅的信息相互依存,其实缺乏深度。
3.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当我们独处时,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精神打了一支安定剂。
无论是读专业书籍,还是陌生领域的书籍,只要不停地读下去,那些书终将成为属于自己的力量,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具有读书习惯的人,面对压力或难题,总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保持着内心的平衡,消除对他人或自身的攻击性。
大部分好书的作者,他们具有能量充沛的思想,炽热非凡,当我们阅读他们的作品时,相当于靠近其思想中的炽热部分。
受到这些热量的影响,会让我们意识到,与其把时间花在烦躁、嫉妒、鄙夷上,不如读书来得更有意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习惯“孤读”的人,他们更容易与贤人们交换能量,走进他们的世界,吸收他们的经验与才能。
当我们静下心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内心的空洞就能得到填补,擦亮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
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场合,没读过书的人只能默默旁听,而圈子里的权力和发言权,跟读书量成正比。
4.养成读书习惯才能掌握敏锐的判断力
阅读行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水准越高的水,越要求读者具备相应高度的主动性。而那些“找找乐子”“打发时间”之类的读书态度,是不可能读得下去的。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跨越书里的障碍,才能做到深入思考,跟上情节发展的部分。当然,要想更贴近高低起伏的剧情发展,读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忍耐力才行。
一旦我们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就能获得对于感情变化的宽容性和解读力,同时具备让自身感情出现变化的能力。
比如,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就好似解开雪靴的卡扣,从坑坑洼洼的陡峭坡道上滑下去。这样做可以锻炼心灵的野性,进而使你掌握敏锐的判断力。
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别人口中的知识,会让我们的判断力变得迟钝。若想使自己的心灵如初生时那般澄澈无垢,多多读书才是最好的办法。
阅读优秀的推理小说,能让我们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使心态变得从容。阅读丹尼斯·勒翰的《禁闭岛》,能让我们加深对人类的理解。
所以,当我们阅读书籍的质和量达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掌握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结语:
当下,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智能手机,观看大量的短视频,不妨停下脚步,把时间腾出来阅读几本书。
读书,带来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我们对普通读书的认知水平,它不仅能够弥补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荒芜,还可以开阔我们对事物的视角,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判断力。
想让我们在年轻时进步,想让自己年老后有个爱好,想有个可供发泄负能量的终生渠道,就不能不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是我们的一生良友。
读书,并不是单纯地收集信息,还会影响对人的容度,甚至关系到年轻人的人格形成,影响前途和人际关系。
读书最深远的影响,可以借用斋藤孝先生的一句原话来描述:在我看来,能达到通过简单的对话让对方觉得“这人很有度量”“很成熟”“有判断力”的程度,就与“读书的质和量”存在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