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假字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

2023-07-14 11:41:05 社会百科 0阅读 回答者:admin

大家好,小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通假字,请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通假字的意思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3、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叫做“本字”。

4、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5、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6、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7、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8、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9、扩展资料假借字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10、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

11、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

12、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13、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14、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15、通假字的意思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6、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7、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叫做“本字”。

18、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19、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20、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21、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22、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23、扩展资料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24、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

25、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26、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27、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28、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29、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tōng jiǎ zì。

30、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31、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32、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33、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34、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35、扩展资料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声、韵母都相同: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直(“直”同“值”)。

36、翻译:就拿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绑在牛的头上当作这1000斤炭的价钱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同“放”)。

37、翻译: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

38、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

39、翻译: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4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41、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42、扩展资料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

43、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44、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45、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6、”(《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

47、“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48、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lnsss.com/nvzhuang/shishang/773841.html